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特别健康.下半月》 > 202008
编号:13824440
基于SSR分子标记的药用黄芪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20年8月1日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2008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简单重复序列(SSR)分子标记的药用黄芪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研究开展价值。方法:收集来自不同产地的400份药用黄芪样本,其中90份膜荚黄芪,310份蒙古黄芪,均施以遗传多样性与结构分析。结果:1、膜荚黄芪与蒙古黄芪均有较高遗传多样性,且蒙古黄芪遗传多樣性高于膜荚黄芪。2、药用黄芪遗传变异主要发生于居群内。根据黄芪居群遗传结构分析,可把黄芪不同居群分成3个亚群,其中,膜荚黄芪为1亚群,内蒙古区与少数山西居群为1亚群,多数山西产地居群为1亚群。结论:在SSR标记基础上实施药用黄芪多样性与遗传结构分析的开展,可有效了解药用黄芪遗传特点,从而为药用黄芪育种、利用、研发优质黄芪资源提供参考。

    【关键词】药用黄芪;遗传结构;遗传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 R567.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20)08-098-02

    黄芪又名绵芪,具有抗衰老、抗应激、利尿、保肝、降压、抗菌等作用,多见于陕西、黑龙江、甘肃、山西、内蒙古等地。黄芪属中医方剂内常用补气药物,常被用于表虚自汗、阴虚盗汗、肺气虚证等治疗中,目前已有2000多年的药用历史[1]。现阶段,黄芪不再仅限于药物治疗中,逐渐开始被人们用于食疗与保健中。但由于黄芪资源需求的增大,导致近年来野生黄芪资源几乎枯竭,人工培养黄芪已成市场潮流。但人工培养黄芪种质较为混杂,生产水平较低,易造成用药疗效不佳。因此,需规范黄芪人工育种。鉴于此,药用黄芪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分析研究的开展十分必要,其能帮助人们掌握黄芪遗传多样性、变异程度与居群构成,从而为黄芪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收集400份药用黄芪,其中90份膜荚黄芪,310份蒙古黄芪,包括吉林、辽宁、黑龙江、山西、蒙古5个省份22个自然居群。

    1.2 方法

    基因组DNA提取: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法分别提取每个样本基因组DNA,通过核酸蛋白检测仪,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所提取DNA浓度,将最终DNA浓度调成50ng/ul,放于-20℃条件下备用。

    PCR扩增与检测:参照SSR通用性特点,以同科植物甘草64对SSR引物,实施多态性筛选,选取10对重复性、多态性较高的SSR引物进行试验。PCR扩增体系结合以往研究进行,以全自动毛细管电泳检测扩增产物。

    SSR数据处理:判定并记录毛细管电泳检查结果,以PowerMarker软件处理SSR位点多态信息值(PIC),通过GenAIEx6.503软件分析遗传分化与遗传多样性,包括:有效等位基因(Ne)、等位基因数(Na)、遗传多样性(H)、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

    2 结果

    2.1 药用黄芪遗传多样性分析

    基于物种层次上,对膜荚黄芪与蒙古黄芪实施遗传多样性分析(表2),发现膜荚黄芪、蒙古黄芪H分别为0.756、0.807,平均为0.781,总体而言以上两种黄芪遗传多样性均较高,其中,膜荚黄芪遗传多样性低于蒙古黄芪。两种黄芪的居群观测杂合度皆低于期望杂合度,并F均高于零,这提示两种黄芪居群有杂合子缺陷。

    2.2 药用黄芪遗传结构分析

    通过GenAlEx6.503软件,对膜荚黄芪、蒙古黄芪居群内、居群间遗传变异实施分子方差分析(表3),发现黄芪居群内遗传变异率为84%,居群间遗传变异率为6%,种间遗传变异率为8%,这表示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以STRUCTURE软件对黄芪居群遗传结构进行分析,把分组数K设置为2~10,每个K值反复测试10次,结果显示,△K到达最大值时,K为3,故而可把黄芪22个居群分成3个亚群,即膜荚黄芪为1个亚群,内蒙古区与少数山西居群为1亚群,多数山西产地居群为1亚群。

    3 讨论

    近年来,由于分子标记技术的快速发展,临床上已将多种分子标记用于遗传图谱组建、核心种质构建、亲缘关系鉴定、植物遗传多样性分析等中[2]。SSR属于共显性标记,由于其具有多态性高、重复性好、操作便利等优势,目前已成为最有效、理想的一种分子标记,并被广泛用于党参、甘草等多种药物遗传多样性分析中[3]。故而,本研究中以SSR分子标记来分析不同产地的药用黄芪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掌握不同物种不同居群药用黄芪遗传特点、变异情况与居群结构,以期为黄芪优质育种与保护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本研究中,经对400个样本遗传多样性分析,得出药用黄芪具有较好遗传多样性,其中蒙古黄芪遗传多样性更丰富,这表示蒙古黄芪在不断生长与进化中,累积了多种等位变异基因,较膜荚黄芪,其环境适应能力更强,遗传进化更有潜力。膜荚黄芪与蒙古黄芪居群间、物种间的分子方差分析结果提示:以上两种黄芪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膜荚黄芪与蒙古黄芪均属于异花授粉植物,此特点促使黄芪于生长繁殖期间居群内部更易发生基因交流与变异,所以,这可能为黄芪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的原因。黄芪居群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膜荚黄芪为1亚群,蒙古黄芪分为2个亚群,一个为内蒙古区与一些山西居群,1个为多数山西产地居群,这可能是由于内蒙古地区与山西地区均为药用黄芪主要生产地,因人为因素导致两地区黄芪出现种质交流;加之两地地理环境较为相似,生长期间可能会出现变异与同等分化。

    综上,药用黄芪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分析的开展,能帮助人们了解黄芪遗传多样性、变异特点与居群构成,有助于黄芪优质育种、利用、开发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刘蓬蓬,陈江宁,孟莉,等. 基于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分析黄芪内生细菌多样性[J]. 中草药,2018,49(11):214-216.

    [2] 王刚,曹佩. 分子标记技术在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J]. 中国现代中药,2019,21(11):1435-1444.

    [3] 杨育峰,史典义,王雁楠,等. 基于转录组测序数据的甘薯SSR标记开发及群体聚类分析[J]. 分子植物育种,2018,23(11):3569-3579., 百拇医药(奚华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