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应用效果观察分析
【摘要】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近期在我院接受下肢骨科手术治疗的86例老年患者根据麻醉方法分为对照组(实施传统腰硬联合麻醉)与观察组(实施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结果:对比2组患者的运动阻滞时间以及感觉阻滞时间可知,观察组患者的起效时间明显更短,同时其维持时间明显更长,以上指标经统计学分析结果提示具备显著差异(P<0.05)。结论:将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应用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的麻醉效果理想,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超声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老年下肢骨科手术;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R6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20)08-148-02
对于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而言,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但由于老年患者常合并高血压、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等基础疾病[1],麻醉危险性较高,极易影响手术耐受性,因此寻求一种安全且有效的麻醉方式十分必要。目前临床应用在下肢骨科手术中的麻醉方式有多种,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超声技术得到了一定发展,在超声引导下实施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既能弥补传统神经阻滞麻醉的缺陷,又可保证准确定位及提高麻醉效果。本文为了深入探究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选取了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下肢骨科手术治疗的86例老年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样本从于本院接受下肢骨科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中选取,共86例,研究时间介于2018年3月到2019年6月之间,按照随机化原则分成两组,各43例。对照组性别:男患、女患依次是23例、20例;年龄主要分布于63岁-78岁之间,平均(68.9±6.1)岁。观察组性别:男患、女患依次是24例、19例;年龄主要分布于64岁-79岁之间,平均(69.3±6.9)岁。本研究申报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将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可知,其组间不具备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下一步分析研究。
纳入标准:(1)患者病情确诊,≧60岁;(2)符合手术、麻醉适应证;(3)患者对研究知情,自愿签订同意书;(4)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1)伴有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疾病和感染性疾病者;(2)伴有精神疾病、恶性肿瘤者;(3)凝血功能障碍者;(4)伴有其他骨折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室后均常规开放静脉通路,并对其脉搏、血压、心电图等指标进行监测,吸氧4L/min,给予0.2~0.7ug(kg·h)右美托咪定静脉泵入。
对照组:使用1%罗哌卡因12~15ml对患者进行传统的腰硬联合麻醉,选取L3-4间隙为腰硬外穿刺点。
观察组则在超声引导下实施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1)腰丛神经阻滞:协助患者保持侧卧位,经矢状位扫描L3~4,取得横突和腰大肌间隙图像,穿刺点选择双侧髂前上棘最高处连线背正中点朝下约1.5cm与阻滞侧水平旁4cm左右的部位,将电极安装在患者小腿上,利用神經刺激仪定位,将频率调节为2Hz,刺激电流为1mA,确保探头与皮肤垂直,而针尖紧贴探头进针,通过B超引导进针到腰肌间隙接近腰丛部位,穿刺成功即股四头肌存在典型收缩表现,此时需调节电流到0.4mA,若其依旧收缩,回抽无血,则给予0.375%罗哌卡因30mL静脉注射。(2)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调节探头的频率为4~8MHz,横切扫描股骨大转子与坐骨结节连接中点部位,穿刺点为股骨大转子与髂后上棘连接中点下约3cm部位,通过B超的引导,进针到腰肌间隙接近坐骨神经的部位,如果出现足背伸、足跖屈等情况则表明穿刺成功,降低电流到0.4mA,若上述反应依旧存在且回抽无血,可采用0.375%罗哌卡因20mL静脉注射。
1.3 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以及维持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试验所产生的数据均通过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比较,的将需进行分析比较的数据以(x±s)的形式呈现,并进行t检验,当分析对比后其结果P值低于0.05时则说明两组数据间的差异具备统计学价值。
2 结果
对比2组患者的运动阻滞时间以及感觉阻滞时间可知,观察组患者的起效时间明显更短,同时其维持时间明显更长,以上指标经统计学分析结果
提示具备显著差异(P<0.05)。见表1。
3 讨论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机能明显降低,因而老年下肢骨折的发病率明显增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活动功能。手术是治疗骨折的常用手段之一,有研究指出[2],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运用科学合理的麻醉方案有利于保障其生命安全、提高手术效果及促进术后恢复。传统的腰硬联合麻醉方式虽然能取得一定的镇痛效果,但该麻醉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若阻滞范围较大,会对患者的全身造成干扰,造成血流动力学的波动,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除此之外,采用传统的麻醉方式极有可能出现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尿潴留以及腰痛等不良反应,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切口的愈合时间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是一种十分常见的麻醉方式,这种麻醉方式能通过局部使用麻醉药物,使麻醉效果局限在单侧,进而有效减少对患者生理状态的影响,使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状态得到维持,最终保证手术顺利进行。而该种麻醉方式在超声引导下可更为精准的调节穿刺针的深度与方向,能避免误伤血管与神经,还可实时观察与调整神经周围局麻药物扩散情况,使药物充分浸润神经,从而有效提高麻醉效果[3]。
综上所述,将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应用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的麻醉效果理想,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左东,周民. 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骶旁坐骨神经阻滞在高龄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J]. 创伤外科杂志,2017,19(7):503-507.
[2] 张昊,焦建宝,于青,等. 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膝关节镜手术中的效果[J]. 安徽医药,2018,22(2):316-319.
[3] 钟剑平,何绍旋,ZHONGJian-ping,等. B超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应激反应及术后镇痛的影响[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7,16(12):1234-1237., 百拇医药(胡海燕 刘树山)
【关键词】超声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老年下肢骨科手术;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R6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20)08-148-02
对于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而言,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但由于老年患者常合并高血压、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等基础疾病[1],麻醉危险性较高,极易影响手术耐受性,因此寻求一种安全且有效的麻醉方式十分必要。目前临床应用在下肢骨科手术中的麻醉方式有多种,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超声技术得到了一定发展,在超声引导下实施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既能弥补传统神经阻滞麻醉的缺陷,又可保证准确定位及提高麻醉效果。本文为了深入探究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选取了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下肢骨科手术治疗的86例老年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样本从于本院接受下肢骨科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中选取,共86例,研究时间介于2018年3月到2019年6月之间,按照随机化原则分成两组,各43例。对照组性别:男患、女患依次是23例、20例;年龄主要分布于63岁-78岁之间,平均(68.9±6.1)岁。观察组性别:男患、女患依次是24例、19例;年龄主要分布于64岁-79岁之间,平均(69.3±6.9)岁。本研究申报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将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可知,其组间不具备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下一步分析研究。
纳入标准:(1)患者病情确诊,≧60岁;(2)符合手术、麻醉适应证;(3)患者对研究知情,自愿签订同意书;(4)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1)伴有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疾病和感染性疾病者;(2)伴有精神疾病、恶性肿瘤者;(3)凝血功能障碍者;(4)伴有其他骨折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室后均常规开放静脉通路,并对其脉搏、血压、心电图等指标进行监测,吸氧4L/min,给予0.2~0.7ug(kg·h)右美托咪定静脉泵入。
对照组:使用1%罗哌卡因12~15ml对患者进行传统的腰硬联合麻醉,选取L3-4间隙为腰硬外穿刺点。
观察组则在超声引导下实施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1)腰丛神经阻滞:协助患者保持侧卧位,经矢状位扫描L3~4,取得横突和腰大肌间隙图像,穿刺点选择双侧髂前上棘最高处连线背正中点朝下约1.5cm与阻滞侧水平旁4cm左右的部位,将电极安装在患者小腿上,利用神經刺激仪定位,将频率调节为2Hz,刺激电流为1mA,确保探头与皮肤垂直,而针尖紧贴探头进针,通过B超引导进针到腰肌间隙接近腰丛部位,穿刺成功即股四头肌存在典型收缩表现,此时需调节电流到0.4mA,若其依旧收缩,回抽无血,则给予0.375%罗哌卡因30mL静脉注射。(2)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调节探头的频率为4~8MHz,横切扫描股骨大转子与坐骨结节连接中点部位,穿刺点为股骨大转子与髂后上棘连接中点下约3cm部位,通过B超的引导,进针到腰肌间隙接近坐骨神经的部位,如果出现足背伸、足跖屈等情况则表明穿刺成功,降低电流到0.4mA,若上述反应依旧存在且回抽无血,可采用0.375%罗哌卡因20mL静脉注射。
1.3 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以及维持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试验所产生的数据均通过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比较,的将需进行分析比较的数据以(x±s)的形式呈现,并进行t检验,当分析对比后其结果P值低于0.05时则说明两组数据间的差异具备统计学价值。
2 结果
对比2组患者的运动阻滞时间以及感觉阻滞时间可知,观察组患者的起效时间明显更短,同时其维持时间明显更长,以上指标经统计学分析结果
提示具备显著差异(P<0.05)。见表1。
3 讨论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机能明显降低,因而老年下肢骨折的发病率明显增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活动功能。手术是治疗骨折的常用手段之一,有研究指出[2],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运用科学合理的麻醉方案有利于保障其生命安全、提高手术效果及促进术后恢复。传统的腰硬联合麻醉方式虽然能取得一定的镇痛效果,但该麻醉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若阻滞范围较大,会对患者的全身造成干扰,造成血流动力学的波动,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除此之外,采用传统的麻醉方式极有可能出现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尿潴留以及腰痛等不良反应,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切口的愈合时间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是一种十分常见的麻醉方式,这种麻醉方式能通过局部使用麻醉药物,使麻醉效果局限在单侧,进而有效减少对患者生理状态的影响,使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状态得到维持,最终保证手术顺利进行。而该种麻醉方式在超声引导下可更为精准的调节穿刺针的深度与方向,能避免误伤血管与神经,还可实时观察与调整神经周围局麻药物扩散情况,使药物充分浸润神经,从而有效提高麻醉效果[3]。
综上所述,将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应用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的麻醉效果理想,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左东,周民. 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骶旁坐骨神经阻滞在高龄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J]. 创伤外科杂志,2017,19(7):503-507.
[2] 张昊,焦建宝,于青,等. 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膝关节镜手术中的效果[J]. 安徽医药,2018,22(2):316-319.
[3] 钟剑平,何绍旋,ZHONGJian-ping,等. B超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应激反应及术后镇痛的影响[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7,16(12):1234-1237., 百拇医药(胡海燕 刘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