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护理管理中应用互动管理模式对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20)11--01
互动管理即利用强化护士和病患、护理人员之间以及护理人员同主治医师之间沟通效果,以便三方能够就护理工作达成共识,为病患供应合理护理模式。骨科患者护理工作较为困难、方式多样等特征。所以,本文讨论互动管理模式这一护理模式在骨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试验选择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前来本院治疗的340例骨折病患作为受试者,随机分配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152例。其中研究组患者中男86例,女66例,年纪在在20岁至51岁之间,平均值为(40.2±6.5)岁,患者骨折位置如下:肱骨位置54例,股骨位置46例,其余位置骨折32例,胫腓骨位置2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83例,女69例,年纪在18岁至50岁之间,平均值为(40.5±5.2)岁,患者肱骨位置48例,股骨位置54例,其余位置34例,胫腓骨位置16例。研究组与对照组病患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接受互动管理模式,具体如下:第一,护士长同护士之间进行沟通,基于自身丰富的护理工作经验,保证护理质量,熟悉所有患者基础情况[1]。同时,护士长需和护理人员积极交流,协助所有护理人员开展护理工作,并在定期教授护士进行专业理论知识。第二,护理人员之间彼此互动,护理人员应加强彼此的交流,相互帮助与鼓励,建立一个和谐且优秀的护士工作氛围[2]。而在护理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操作方面,護理人员应彼此监督以与学习,丰富自身护理经验。第三,护士同病患之间进行交流。入院患者心理均不同程度存在负面情绪,护士需要主动和病患开展交流,缓解病患负面情绪,并制定合理的恢复计划,指导患者开展适量的身体活动,加速病患病情康复速度,借此建立优秀的护患关系。
1.3 观察指标
本次观察指标主要包含护理质量与病患护理满意程度。护理质量具体体现在患者骨痂X线评分、骨密度、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长,据此判定护理质量。同时在患者出院时要求患者表示对护理的满意度,分别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与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总数+基本满意总数)/总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信息数据均采用SPSS 18.0软件加以计算,计数资料通过X?进行检验,表示为(%),计量资料则写为()格式,进行t检验,若P<0.05,则证明组间数据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护士护理质量比对状况
研究组患者骨痂X线评分、骨密度、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长分别为(2.49±0.42)分、(386.19±23.14)mg/cm?、(4.61±1.48)d以及(10.55±2.38)d,对照组则为(1.81±0.45)分、(349.37±17.41)mg/cm?、(6.25±1.75)d以及(16.18±2.68)d,可见研究组各项数据均较对照组更为优秀,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达到(96.05%),较对照组(88.15%)更高,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骨折一般代指患者骨结构产生连续性完全或是部分断裂的问题。一般状况下,患者身体某一位置出现骨折,仅部分少数患者为多发性骨折。骨折患者病况复杂,所以对护理要求较高。互动护理模式强化了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交流以及沟通,达到双向交流的效果。该护理模式需要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时即开展护理,直至患者出院。护理期间,护理人员应积极同患者进行沟通以及交流,时刻关注患者当前身体现状,避免患者身体出现异常,进而引发风险,对患者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不仅如此,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双向交流,也可使护理计划更为合理且具有针对性,有助于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就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病患经过互动管理模式护理之后,在骨痂X线评分、骨密度、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长等方面表现均较对照组更为优秀。且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较对照组更高,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
综上,互动管理模式运用在骨科护理工作之中,有益于加强护理质量,优化病患各个指标,加快患者恢复速度,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在临床中具有理想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陈红梅.骨科护理管理中应用互动管理模式的效果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8,026(0z1):313-314.
吴爱娟,岳石星.骨科护理质量管理中问题管理模式的应用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 2019,000(025):200., 百拇医药(朱红艳)
互动管理即利用强化护士和病患、护理人员之间以及护理人员同主治医师之间沟通效果,以便三方能够就护理工作达成共识,为病患供应合理护理模式。骨科患者护理工作较为困难、方式多样等特征。所以,本文讨论互动管理模式这一护理模式在骨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试验选择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前来本院治疗的340例骨折病患作为受试者,随机分配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152例。其中研究组患者中男86例,女66例,年纪在在20岁至51岁之间,平均值为(40.2±6.5)岁,患者骨折位置如下:肱骨位置54例,股骨位置46例,其余位置骨折32例,胫腓骨位置2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83例,女69例,年纪在18岁至50岁之间,平均值为(40.5±5.2)岁,患者肱骨位置48例,股骨位置54例,其余位置34例,胫腓骨位置16例。研究组与对照组病患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接受互动管理模式,具体如下:第一,护士长同护士之间进行沟通,基于自身丰富的护理工作经验,保证护理质量,熟悉所有患者基础情况[1]。同时,护士长需和护理人员积极交流,协助所有护理人员开展护理工作,并在定期教授护士进行专业理论知识。第二,护理人员之间彼此互动,护理人员应加强彼此的交流,相互帮助与鼓励,建立一个和谐且优秀的护士工作氛围[2]。而在护理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操作方面,護理人员应彼此监督以与学习,丰富自身护理经验。第三,护士同病患之间进行交流。入院患者心理均不同程度存在负面情绪,护士需要主动和病患开展交流,缓解病患负面情绪,并制定合理的恢复计划,指导患者开展适量的身体活动,加速病患病情康复速度,借此建立优秀的护患关系。
1.3 观察指标
本次观察指标主要包含护理质量与病患护理满意程度。护理质量具体体现在患者骨痂X线评分、骨密度、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长,据此判定护理质量。同时在患者出院时要求患者表示对护理的满意度,分别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与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总数+基本满意总数)/总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信息数据均采用SPSS 18.0软件加以计算,计数资料通过X?进行检验,表示为(%),计量资料则写为()格式,进行t检验,若P<0.05,则证明组间数据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护士护理质量比对状况
研究组患者骨痂X线评分、骨密度、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长分别为(2.49±0.42)分、(386.19±23.14)mg/cm?、(4.61±1.48)d以及(10.55±2.38)d,对照组则为(1.81±0.45)分、(349.37±17.41)mg/cm?、(6.25±1.75)d以及(16.18±2.68)d,可见研究组各项数据均较对照组更为优秀,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达到(96.05%),较对照组(88.15%)更高,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骨折一般代指患者骨结构产生连续性完全或是部分断裂的问题。一般状况下,患者身体某一位置出现骨折,仅部分少数患者为多发性骨折。骨折患者病况复杂,所以对护理要求较高。互动护理模式强化了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交流以及沟通,达到双向交流的效果。该护理模式需要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时即开展护理,直至患者出院。护理期间,护理人员应积极同患者进行沟通以及交流,时刻关注患者当前身体现状,避免患者身体出现异常,进而引发风险,对患者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不仅如此,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双向交流,也可使护理计划更为合理且具有针对性,有助于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就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病患经过互动管理模式护理之后,在骨痂X线评分、骨密度、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长等方面表现均较对照组更为优秀。且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较对照组更高,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
综上,互动管理模式运用在骨科护理工作之中,有益于加强护理质量,优化病患各个指标,加快患者恢复速度,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在临床中具有理想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陈红梅.骨科护理管理中应用互动管理模式的效果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8,026(0z1):313-314.
吴爱娟,岳石星.骨科护理质量管理中问题管理模式的应用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 2019,000(025):200., 百拇医药(朱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