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 20171
编号:13621572
道教睡眠理论与经络催眠的比较张晓非杨青春(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月1日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171
     3经络催眠理论

    经络催眠是指以中医经络及五脏藏神为基础,结合现代催眠理论,通过对经络穴位的点、压、推拿等手法,用催眠指导语经行催眠治疗的一种操作性催眠技术。

    31中医经络理论中医经络理论是在数千年的医疗实践中发现、总结和完善起来的学说,有着丰富的中国古文化内涵,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有路径的意思,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络”有网络的含义,是经脉的分支。两者纵横交错,遍布全身,是气血运气的通道。经络在内归属于脏腑,在外联络与四肢末节,是运行沟通人体内外气血的通道。在正常生理情况下,经络有运行气血,感应传导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内脏的病变可以反应于外,表现与某些特定的部位或与其相应的官窍。

    32催眠理论催眠就是对人或动物用刺激视觉、听觉或触觉来引起睡眠的状态,对人还可以用言语的暗示引起。类似于睡眠,但对刺激尚保持多种形式反应的心理状态,被催眠者似乎只与催眠者保持联系,自动地、不加批判地按照暗示来感知刺激,甚至引起记忆、自我意识的变化。是从一种意识到另外一种意识情景中的状态,并且一直持续在这个状态中,或从一种意识到潜意识的状态。
, 百拇医药
    4两种理论的比较融合

    催眠虽不同于现代医学上人体睡眠,但二者同为人体“眠”的状态,且通过上述道教理论分析可知,道教中的睡眠术也并非简单自然的睡眠,而是通过修炼睡眠达到得到成仙的境界,这种修炼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自我催眠的过程。两种理论共同之处归纳如下。

    41外部环境的比较经络催眠虽不像道家睡眠时对环境的依赖性强,但对于催眠时的外部环境也有一定的要求,就是力求找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并且催眠前要找舒服的姿势坐下或者仰卧,已达到全身心的放松,如若外部环境不能使人防松,催眠将事倍功半。

    42内部机制的比较道教催眠术与经络催眠之间心灵深层结构的相似性在于暗示。暗示是催眠的骨子,催眠开始于一种暗示感应,它是改变意识控制水平的一组最初的活动,借助它,能使受暗示者对外部的注意力分散减少到最小,并只集中在暗示的刺激上,相信自己正进入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这里暗示感应包括特定的经验,或对事件的反应进行视觉化。重复地进行这种暗示感应活动,会使感应秩序暂时固定下来,就像个人生活习惯一样,是受暗示者很快進入催眠状态。典型的暗示感应秩序会使人进入深度放松状态,实际上不存在于催眠者的力量,而在于被催眠者的可暗示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催眠术就是施行暗示的技术,没有暗示就没有所谓的催眠。由此可见,道教睡眠术中,逐渐进入的睡眠状态本质上是一种自我暗示并进入催眠状态。

    43状态结果的比较文献记载,道家在很好的睡眠修炼后,都能够体态健康,神清气爽,延年益寿,正是经络催眠在实际运用优势的体现。催眠状态下,自身不断地暗示和启发,挖掘潜意识能量,大量事实证明,在不同的领域都有惊人的效果。

    上述分析可见,道教睡眠术和经络催眠的共同相似点,把能量信息多通路带给人体,提高感受性,激发人体经络经气,形成能量共振,最大挖掘潜能,是生理心理达到双重调节,此效能可更好地运用在现代心理咨询实践中。, http://www.100md.com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