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 20174
编号:13616055
睡眠梭产生机制及功能研究进展(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4月1日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174
     2 Spindle产生的细胞分子机制研究

    2.1 丘脑组织的重要作用

    早期即发现在去皮质动物以及丘脑切片上均发现Spindle,而在动物上损坏丘脑则Spindle不出现,因而Spindle节律被认为是由丘脑起搏产生的[12]。近年通过使用光遗传学手段采用Spindle样频率光刺激丘脑网状核神经元可以诱发Spindle振蕩,此直接激活丘脑网状核诱发Spindle样脑电活动本身则更直接表明丘脑即是Spindle起源部位[13]。脑核团作为一个节律发生器必须满足其在独立于其他脑组织时仍能产生节律性活动,丘脑组织在脑皮质去除的条件下仍能产生睡眠梭样脑电活动,因此认为丘脑即是Spindle产生的重要起搏部位。但缺乏皮质的丘脑脑片上Spindle节律缺乏良好的同步性,故认为大脑皮质对Spindle也有着重要调制作用。深入的电生理学研究发现Spindle样脑电活动依赖于两种重要的神经元活动:丘脑网状核的抑制性神经元和背侧丘脑核内丘脑-皮质投射区兴奋性神经元。由于丘脑网状核含有大量的GABA能神经元,其对丘脑内核团具有重要的抑制作用,早就被认为对丘脑-皮质的相互作用具有选择性的调制作用。丘脑是感觉传递的中继站,是外周信息流进入皮层的闸门。基于解剖学的发现,Crick早就指出“如果丘脑是皮质的闸门 ......
上一页1 2 3 4 5 6 7 8 9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9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