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疗管理科学》 > 20142
编号:13691075
腹膜后肿瘤的CT/MRI影像学诊断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4年4月1日 韩云鹏 姜斌 关键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CT/MRI影响诊断方法的联用对于腹膜后肿瘤位置和性状判断情况。本文随机选取近三年的35例腹膜后肿瘤的案例,检测显示良性为13例,恶性22例。对于CT定位正确率为88.6%,MRI为97,1%,其联用可获取肿瘤发生部位和性状等状况的较为清晰与直接的影像。综合评定这种CT/MRI的定位很有价值,对于清晰判定肿瘤情况有很大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腹膜后肿瘤;CT;MRI;影像学诊断

    0.前言

    腹膜后肿瘤主要是腹膜后的空隙结缔组织、脂肪、肌肉、动脉静脉血管、胚胎残留等处非器官性质的组织源。由于其来源复杂,一般发病部位隐藏较深,所以在早期常常难以诊断出来。相对于全身的肿瘤发生,该部分发生率仅为0.07%到0.20%,但是通常超过半数以上为恶性肿瘤。鉴于腹腔区域的复杂性质,采用CT与MRI诊断可以分别获得该部位层次影响以及立体影响,从而较为全面的观察到整个腹腔病变部位的具体情况,获悉肿瘤发生具体位置、与周围脏器粘连状况、形状、大小、钙化等等信息,为进一步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将通过对近三年随机抽取的35案例分析,来探讨CT/MRI的影像诊断情况与价值。

    1.实例资料

    本文建立在近三年的35例案例的基础上面进行分析,其中男性17例、女性18例,年龄段是25岁到65岁,中间年纪为42岁。选取的症状主要是感觉腹部胀痛、疼痛或者出现硬块,伴随有恶心、腰痛、食欲不振等情况。选取的发现时间段为2个月到24个月。诊断最终为良性的有13例,即良性神经源性5例、胚胎残余组织源性3例、单纯囊肿性5例;为恶性有22例,即恶性神经源性7例、胚胎残余组织源性6例、脂肪瘤4例、淋巴瘤5例。

    2.诊断结果

    2.1 块状物的发生位置及大小确定

    根据CT与MRI的检测结果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