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疗管理科学》 > 20145
编号:13660193
分析比较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效果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0月1日 《中国医疗管理科学》 20145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者瑞芬太尼实施静吸复合麻醉与靶控静脉麻醉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9年3月至2013年1月期间90例住院并择期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式的区别将其分为A、B、C三组,每组各30例。A组病人实施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B组病人实施异丙酚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C组病人实施静吸复合麻醉。比较三组病人定向力恢复时间、清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以及疼痛感评分。结果:三组病人术后定向力恢复时间、清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之间的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病人拔管时疼痛感的评分分别为(3.02±0.41)、(3.48±0.59)、(3.69±0.43),在拔管1h以后A、B、C三组病人的疼痛感评分分别为(4.31±0.32)、(4.57±0.52)、(4.84±0.55),无论是拔管时或者是拔管1h以后,A组与B组的疼痛感都明显低于C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较于静吸复合麻醉的方式,在临床当中采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者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具有缓解病人疼痛感、保持病人状态平稳的效果,十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http://www.100md.com
    关键词:异丙酚;瑞芬太尼;芬太尼;靶控

    静脉麻醉类药品具有对呼吸道无刺激、见效快的优点,其一般应用于诱导麻醉当中;吸入麻醉类药物则具有麻醉深度容易把控、术后恢复容易的优势,其通常应用于维持全麻[1]。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9年3月至2013年1月期间90例住院并择期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9年3月至2013年1月期间90例住院并择期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当中男性病人为52例,女性病人为38例;年龄范围为26~71岁,平均年龄为(41.5±6.2)岁。根据麻醉方式的区别将其分为A、B、C三组A组病人实施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B组病人实施异丙酚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C组病人实施静吸复合麻醉,每组各30例。三组病人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 http://www.100md.com
    1.2、治疗方法

    三组病人在进行手术之前都实施0.5mg的阿托品肌肉注射,进入手术室以后,全部病人都实施脉搏、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以及心电图的检测,同时开放静脉通道,采用面罩吸氧,3分钟之后采用麻醉诱导,三组病人麻醉诱导模式如下:

    A组:在对病人实施麻醉诱导的时候,把异丙酚的血浆靶浓度设置为3μg/mL,同时把芬太尼的血浆靶也设置为3μg/mL,当病人的意识彻底消失之后,给予0.12mg/kg的维库溴铵实施插管辅助,当插管完成以后,把芬太尼的血浆靶降低到2μg/mL,这里异丙酚的血浆靶浓度可以保持不变,手术结束以前的半小时要停止输入芬太尼,而在手术完成则马上终止异丙酚给药[2]。

    B组:在对病人实施麻醉诱导的时候,把异丙酚的血浆靶浓度设置为3μg/mL,同时把瑞芬太尼的血浆靶也设置为1μg/mL,当病人的意识彻底消失之后,给予0.1mg/kg的维库溴铵实施插管辅助,要保持手术过程中的浓度不变,手术完成马上停止输入瑞芬太尼与异丙酚。
, http://www.100md.com
    C组:采用静脉推注异丙酚1.5~2.0mg/kg、维库溴铵0.1mg/kg以及芬太尼2μg/kg,实施插管诱导,在进行手术的手,给予病人异氟烷吸入,并且间断性的进行维库溴铵注射,以此来保持麻醉,手术结束以后马上停止药物。

    1.3、观察指标。①比较三组病人手术后的定向力恢复时间、清醒时间以及呼吸恢复时间;②手术后运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0 分表示病人无痛;0~3分表示轻微疼痛,病人可以忍受;3~6 分表示中度疼痛,尚能忍受,但会对睡眠造成一定的影响;6~10 分表示疼痛剧烈,病人无法忍受,对睡眠与食欲都造成巨大的影响。

    1.4、统计学处理。针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实施统计学处理,两组的疗效或者计数资料对比运用X²进行检验,两组的计量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当P<0.05时,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 http://www.100md.com
    2.1、三组病人手术后的定向力恢复时间、清醒时间以及呼吸恢复时间的对比。三组病人术后定向力恢复时间、清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之间的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三组病人术后的清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以及定向力恢复的时间对比(min)

    组别例数清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

    A组3013.2±7.315.3±6.419.2±7.2

    B组3012.6±5.813.7±7.213.2±9.1

    C组3012.7±6.514.7±5.314.1±8.2

    P0.1240.0630.082

    2.2、三组病人术后VAS评分对比。A、B、C三组病人拔管时疼痛感的评分分别为(3.02±0.41)、(3.48±0.59)、(3.69±0.43),在拔管1h以后A、B、C三组病人的疼痛感评分分别为(4.31±0.32)、(4.57±0.52)、(4.84±0.55),无论是拔管时或者是拔管1h以后,A组与B组的疼痛感都明显低于C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百拇医药
    3、讨论

    异丙酚,又可以称作丙泊酚,其在临床当中的应有优点主要在于苏醒平稳、迅速,见效快,持续时间断,不良反应几率低,当前异丙酚已经广泛运用于各科临床当中的麻醉当中。靶控输注(Target一contorlled infusion,TCI)是把药代-药效动力学实践作为依据,运用电脑模仿药品在体内的效应与过程,从而有效控制药品注射泵,使得效应位置浓度或者隐血药浓度控制在预期范围内,以此来控制麻醉深度的麻醉方式[3]。本组研究数据当中,A组(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B组(异丙酚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C组(静吸复合麻醉),无论是拔管时或者是拔管1h以后,A组与B组的疼痛感都明显低于C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证明,相较于静吸复合麻醉的方式,在临床当中采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者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具有缓解病人疼痛感、保持病人状态平稳的效果,十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晓红.小剂量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无痛胃镜临床观察[J].河北医药.2011(02):305-306

    [2] 卢德强,李芳花,高敏捷.异丙酚联合芬太尼、咪达唑仑在纤维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0(35):213-214

    [3] 董慧咏,邢玉英,代洪燕,董振咏,贾丽,张爱玉.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对早期清醒的影响[J]. 疑难病杂志.2007(11):116-117, 百拇医药(任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