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剂临床不良反应研究及药房管理方法探究(1)
摘要:相对于西药而言,中药在我国的发展历程较长,并且得到了各个群体的广泛欢迎。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中药制剂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药剂形式,给广大患者和医护人员带来了一定的便利。就目前的情况来分析,中药制剂的临床不良反应成为了医学界研究的对象,而相应的药房管理办法也在积极的探索。今后的中药制剂临床不良反应,需得到系统的总结和分析,根据不同的患者体质和患病情况,应用不同的不良反应治疗方案,解决患者的病痛。另一方面,要实施具备时效性的药房管理办法,一方面解决当下的问题,另一方面为日后的药房管理提供保证。
关键词:中药临床不良反应药房管理
用药安全是保障患者健康的基础条件,然而药品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可能对患者产生一些不良影响,轻度不良反应如头晕、呕吐等等比较常见,重度不良反应如身体抽搐、身体出现红斑、浑身痒痛等等,则比较少。在近几年的医疗发展中,国内不合理用药比例在12%--30%之间[1],表现出了增长的势头。通过相关统计,在我国,每年有超过240万的患者因为药品不良反应,需要接受入院治疗,不仅对患者带来了较大的生理痛苦,还在心理上造成了阴影,今后必须将不良反应问题彻底解决。在本研究中,主要针对中药制剂临床不良反应进行深入研究,同时对药房管理方法进行探索。
, http://www.100md.com
1 中药不良反应
1.1 不良反应年龄
对于中药而言,虽然有着“治本”的疗效,但由于药理作用和患者身体素质的作用,中药制剂也会出现不良反应。从年龄上分析,16岁以下患者发生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概率在16.7%[2];17岁--39岁患者发生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概率在14.1%左右;40岁--59岁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为33.3%;60岁以上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概率为35.9%[3] 。从已知数据上看,不良反应在年龄上的区分比较明显,40岁以上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概率最高,综合概率能够达到69.2% 。在今后的不良反应探究当中,可以将40岁以上的患者作为探究重点,对患者的生活、工作环境,病程长短,是否存在过敏史等进行访问,了解患者的更多情况,从而更好的治愈患者。
1.2 不良反应发生时间
就客观的角度来分析,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问题在古代就存在,甚至是在中药被开发出来之时就已经具有了不良反应问题。现代医学认为,中药制剂虽然结合了一些先进的医疗技术,但不良反应问题无可避免。因此,更好的确定不良反应时间,能够为日后患者的治疗以及避免不良反应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经过大量的调查和分析,发现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时间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患者在30分钟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为74.4%[4];患者在30分钟--60分钟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为11.5%;患者在1小时--24小时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为9.0%;患者在24小时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为5.1% 。第二,根据数据上的统计和分析,发现绝大多数患者会在30分钟内发生不良反应,除了一些特殊药品之外,大部分的中药都可以将30分钟作为不良反应观察期。第三,倘若患者患有一些特殊疾病,例如癫痫等等,则需要长期观察,因为个人体质有所不同,因此在不良反应的时间上存在较大差异,今后必须注意。
, 百拇医药
1.3 不良药品给药途径
中药制剂与过去发生了很大的不同,虽然口服和外用仍然是两种主要给药途径,但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中药制剂同样可以通过静脉滴注来进行。因此,本研究从“静脉滴注”、“口服”、“外用”三种给药途径出发,统计出了给药途径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其中,静脉滴注的不良反应概率在76.9%;口服的不良反应概率在16.7%;外用的不良反应概率在6.4%[5] 。由此可见,日后必须要对临床上的静脉滴注进行关注。静脉滴注作为重要的给药途径,几乎在任何一个年龄段的患者身上都可以实施,由于静脉滴注见效快,因此不良反应的发生速度也很快,医护人员必须在不良反应症状体现之初,对患者采取停药措施,之后应用保守治疗,解决患者的病痛,避免患者发生更多的严重症状。另一方面,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身体上的生理反应会逐渐降低,部分老年患者对疼痛、头晕等并不特别敏感,此时,家属必须多观察、多记录,为患者的有效治疗争取更多的保障。
2 药房管理方法
, http://www.100md.com
2.1 加强药房管理
中药制剂临床不良反应与药房管理存在很大的问题,为了在今后的医疗工作中,减少不必要的问题和医患纠纷,必须强化药房管理,从客观上解决问题。经过讨论分析,本研究认为,加强药房管理是首要工作。可以尝试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完成。第一,严格把关采购工作,从具备“三证一照”以及质保协议、要建部分有备案、营销人员有上岗证和委托书的企业采购药品[6]。在近几年的发展当中,因为药品引起的医患纠纷,已经获得了社会上的广泛重视。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葛兰素史克案件”,但由于案件涉及比较敏感的社会话题,而且与国际之间具有非常重要的关系,一直没有对社会公开。即便如此,“葛兰素史克案件”也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有些患者甚至拒绝服用葛兰素史克的药物。第二,认真做好验收工作,在验收时认真查看品名、规格、有效期、批准文号、质检报告及包装密封性、有无破损污染等情况,严格按相关标准进行质量验收;做好药品贮存养护工作,入库药品必须分类保管,定期清理卫生,合理调节库房温湿度,做好虫、鼠、尘、潮、霉、火、盗、污染等的防治[7],实行专人转账等“五专”管理。通过全方位的管理和防护工作,实现药物的性质稳定、疗效确切,及时统计出无效药物,解决固有问题。第三,规范操作规程,要问清患者的病症和当前服用药物的情况,强调按医嘱服药,可在药盒上贴上标签注明用量用法和注意事项。从以上三点来看,加强药房管理,能够更好的避免中药制剂在临床应用中发生不良反应,为患者的康复提供外部条件上的保证。
, 百拇医药
2.2 承上启下——做好归纳总结性工作
药房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不同的时间段要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案,仅仅对固有工作进行管理,并没有办法建立长效机制,甚至有可能埋下较大的安全隐患。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结合我国药房管理方面的弊端,本研究认为,需要在今后的发展中,做好归纳总结性工作。结合客观实际需求和社会上的一些专业建议,本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工作:首先,建立患者档案:选用中药制剂的患者通常长期服药,药房可建立患者档案,记录并跟踪患者用药情况,监督药物用量与服用时间,以免蓄积中毒,并总结用药规律、效果反馈给临床医师,辅助患者的治疗。患者在发生不良反应时,并非是偶然因素,而是有着内在的医疗问题,倘若患者突然发生不良反应又突然消失,必须对患者的以往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否则患者的身体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即便是日后应用有效药物,依然达不到临床效果。其次,为临床医师提供中药信息服务。中药师可将药效相近药物、新药等信息编辑成册[8],帮助临床医师加深对药物的了解,还可整理中药制剂不良反应资料方便医护人员查询,在辅助临床治疗的同时也有助于自身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从以上的表述来看,做好归纳总结性工作,会对药房管理产生较大的积极意义,一方面解决了固有的恶性循环,另一方面为中药制剂的应用和存储提供了保证,减少了不良问题的发生概率,真正做到了为患者着想的准则,实现了良性循环。
2.3积极开展中药不良反应的监督检测工作, 百拇医药(黄文华)
关键词:中药临床不良反应药房管理
用药安全是保障患者健康的基础条件,然而药品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可能对患者产生一些不良影响,轻度不良反应如头晕、呕吐等等比较常见,重度不良反应如身体抽搐、身体出现红斑、浑身痒痛等等,则比较少。在近几年的医疗发展中,国内不合理用药比例在12%--30%之间[1],表现出了增长的势头。通过相关统计,在我国,每年有超过240万的患者因为药品不良反应,需要接受入院治疗,不仅对患者带来了较大的生理痛苦,还在心理上造成了阴影,今后必须将不良反应问题彻底解决。在本研究中,主要针对中药制剂临床不良反应进行深入研究,同时对药房管理方法进行探索。
, http://www.100md.com
1 中药不良反应
1.1 不良反应年龄
对于中药而言,虽然有着“治本”的疗效,但由于药理作用和患者身体素质的作用,中药制剂也会出现不良反应。从年龄上分析,16岁以下患者发生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概率在16.7%[2];17岁--39岁患者发生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概率在14.1%左右;40岁--59岁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为33.3%;60岁以上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概率为35.9%[3] 。从已知数据上看,不良反应在年龄上的区分比较明显,40岁以上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概率最高,综合概率能够达到69.2% 。在今后的不良反应探究当中,可以将40岁以上的患者作为探究重点,对患者的生活、工作环境,病程长短,是否存在过敏史等进行访问,了解患者的更多情况,从而更好的治愈患者。
1.2 不良反应发生时间
就客观的角度来分析,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问题在古代就存在,甚至是在中药被开发出来之时就已经具有了不良反应问题。现代医学认为,中药制剂虽然结合了一些先进的医疗技术,但不良反应问题无可避免。因此,更好的确定不良反应时间,能够为日后患者的治疗以及避免不良反应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经过大量的调查和分析,发现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时间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患者在30分钟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为74.4%[4];患者在30分钟--60分钟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为11.5%;患者在1小时--24小时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为9.0%;患者在24小时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为5.1% 。第二,根据数据上的统计和分析,发现绝大多数患者会在30分钟内发生不良反应,除了一些特殊药品之外,大部分的中药都可以将30分钟作为不良反应观察期。第三,倘若患者患有一些特殊疾病,例如癫痫等等,则需要长期观察,因为个人体质有所不同,因此在不良反应的时间上存在较大差异,今后必须注意。
, 百拇医药
1.3 不良药品给药途径
中药制剂与过去发生了很大的不同,虽然口服和外用仍然是两种主要给药途径,但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中药制剂同样可以通过静脉滴注来进行。因此,本研究从“静脉滴注”、“口服”、“外用”三种给药途径出发,统计出了给药途径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其中,静脉滴注的不良反应概率在76.9%;口服的不良反应概率在16.7%;外用的不良反应概率在6.4%[5] 。由此可见,日后必须要对临床上的静脉滴注进行关注。静脉滴注作为重要的给药途径,几乎在任何一个年龄段的患者身上都可以实施,由于静脉滴注见效快,因此不良反应的发生速度也很快,医护人员必须在不良反应症状体现之初,对患者采取停药措施,之后应用保守治疗,解决患者的病痛,避免患者发生更多的严重症状。另一方面,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身体上的生理反应会逐渐降低,部分老年患者对疼痛、头晕等并不特别敏感,此时,家属必须多观察、多记录,为患者的有效治疗争取更多的保障。
2 药房管理方法
, http://www.100md.com
2.1 加强药房管理
中药制剂临床不良反应与药房管理存在很大的问题,为了在今后的医疗工作中,减少不必要的问题和医患纠纷,必须强化药房管理,从客观上解决问题。经过讨论分析,本研究认为,加强药房管理是首要工作。可以尝试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完成。第一,严格把关采购工作,从具备“三证一照”以及质保协议、要建部分有备案、营销人员有上岗证和委托书的企业采购药品[6]。在近几年的发展当中,因为药品引起的医患纠纷,已经获得了社会上的广泛重视。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葛兰素史克案件”,但由于案件涉及比较敏感的社会话题,而且与国际之间具有非常重要的关系,一直没有对社会公开。即便如此,“葛兰素史克案件”也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有些患者甚至拒绝服用葛兰素史克的药物。第二,认真做好验收工作,在验收时认真查看品名、规格、有效期、批准文号、质检报告及包装密封性、有无破损污染等情况,严格按相关标准进行质量验收;做好药品贮存养护工作,入库药品必须分类保管,定期清理卫生,合理调节库房温湿度,做好虫、鼠、尘、潮、霉、火、盗、污染等的防治[7],实行专人转账等“五专”管理。通过全方位的管理和防护工作,实现药物的性质稳定、疗效确切,及时统计出无效药物,解决固有问题。第三,规范操作规程,要问清患者的病症和当前服用药物的情况,强调按医嘱服药,可在药盒上贴上标签注明用量用法和注意事项。从以上三点来看,加强药房管理,能够更好的避免中药制剂在临床应用中发生不良反应,为患者的康复提供外部条件上的保证。
, 百拇医药
2.2 承上启下——做好归纳总结性工作
药房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不同的时间段要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案,仅仅对固有工作进行管理,并没有办法建立长效机制,甚至有可能埋下较大的安全隐患。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结合我国药房管理方面的弊端,本研究认为,需要在今后的发展中,做好归纳总结性工作。结合客观实际需求和社会上的一些专业建议,本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工作:首先,建立患者档案:选用中药制剂的患者通常长期服药,药房可建立患者档案,记录并跟踪患者用药情况,监督药物用量与服用时间,以免蓄积中毒,并总结用药规律、效果反馈给临床医师,辅助患者的治疗。患者在发生不良反应时,并非是偶然因素,而是有着内在的医疗问题,倘若患者突然发生不良反应又突然消失,必须对患者的以往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否则患者的身体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即便是日后应用有效药物,依然达不到临床效果。其次,为临床医师提供中药信息服务。中药师可将药效相近药物、新药等信息编辑成册[8],帮助临床医师加深对药物的了解,还可整理中药制剂不良反应资料方便医护人员查询,在辅助临床治疗的同时也有助于自身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从以上的表述来看,做好归纳总结性工作,会对药房管理产生较大的积极意义,一方面解决了固有的恶性循环,另一方面为中药制剂的应用和存储提供了保证,减少了不良问题的发生概率,真正做到了为患者着想的准则,实现了良性循环。
2.3积极开展中药不良反应的监督检测工作, 百拇医药(黄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