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眼科 > 角膜病 > 角膜炎
编号:13660228
决明子散加减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0月1日 《中国医疗管理科学》 20145
     【摘要】目的:分析决明子散加减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病毒性角膜炎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试验组采用决明子散熏蒸患眼并口服汤药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中治愈率为90.0%,无效率为4.0%;对照组中治愈率为72.0%,无效率为16.0%;试验组患者临床效果高于对照组,其二者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患者中没有出现复发现象,而对照组有2例出现复发,复发率为4.0%,两组患者复发情况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决明子散加减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疗效较好,可供参考应用。

    【关键词】决明子散;病毒性角膜炎;疗效观察

    引言:单纯疱诊病毒性角膜炎(HSK)是一种严重的致盲眼病,其病原体多为单纯疱疹病毒,临床表现为:畏光、流泪、异物感、视物模糊等。HSK有原发和复发两种,原发者约10%有临床症状,临床多为复发感染;复发感染主要表现为树枝状、地图状、盘状角膜炎,往往病情长,症状容易反复,最终影响视功能及眼部外观[1]。中医中药在此病的治疗上有较大的优势。本篇对在2009年2月到2012年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病毒性角膜炎患者采用常规疗法与决明子散加减疗法的疗效进行对照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

    在2009年2月到2012年2月收治的病毒性角膜炎患者100例(100眼)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中男性为56例(56眼),女性为44例(44眼),患者年龄在18岁~75岁,平均年龄在36.3±4.8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与试验组分别为50例(眼),两组患者在性别、病程等资料方面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3 治疗方法

    1.3.1试验组:先予决明子散煎煮过程所产蒸汽熏眼5~10min后口服药汤进行治疗,1剂/日,水煎2遍,早、晚各1次。决明子散方中药物组成有黄芩、甘菊花、木贼、决明子、石膏、赤芍药、川芎、羌活、石决明、甘草、蔓荆子。同时结合辩证加减:湿热重者去石膏加藿香、滑石;热毒炽盛者去川芎、羌活加大青叶、黄连、千里明;风热盛者去川芎加薄荷、桑叶;阳明腑实者加大黄、生地;阴虚者去羌活,加生地、玄参,气虚不足者加黄芪、党参。
, http://www.100md.com
    1.3.2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即予0.1%无环鸟苷滴眼液、氧氟沙星滴眼液交替点眼,每日6次,同时口服阿昔洛韦片,有虹膜睫状体炎者予散瞳。部分病情较重病例给予阿昔洛韦注射液静脉点滴治疗。

    1.4 疗效判断标准

    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疗效评定统一标准制定。痊愈:黑睛星翳消失、荧光素染色阴性、症状消失者;好转:黑睛星翳消失或减少,荧光素染色阳性、畏光刺痛、红赤流泪等症状减轻者;无效:黑睛星翳无变化或加重、荧光素染色阳性、症状无改善者。

    1.5 统计学处理

    对本次的试验结果,我们采用统计学软件SSPS 12.0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 http://www.100md.com
    以15天治疗为一个疗程,一般治疗2个疗程,两组患者平均治疗周期均为20天。对两组患者研究发现,试验组中治愈率为90.0%,无效率为4.0%对照组中治愈率为72.0%,无效率为16.0%;试验组患者临床效果高于对照组,其二者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经过对两组患者在治疗1年后随访发现,试验组患者中没有出现复发现象,而对照组有2例出现复发,复发率为4.0%,两组患者复发情况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如下表1中所示:

    表1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对比

    分组眼数 治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试验组对照组

    P50

    5045(90.0)

    36(72.0)
, http://www.100md.com
    --3 (6.0)

    6(12.0)

    --2(4.0)

    8(16.0)

    --96.0%

    84.0%

    <0.05

    3讨论

    病毒性角膜炎,在中医学中属于“聚星障”以及“花翳白陷”范畴, 沈志华.洪亮等学者[2]在中药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经验中指出,本病的发病与热关系密切,其中以风热、湿热与邪热熏蒸多见。《素问玄机原病式》指出:“目眛不明,目赤肿痛,翳膜眦疡,皆为热也”。决明子散出自宋代著名医家严用和的《济生方》,原文记载:“主治风热毒气上攻,眼目肿痛,或卒生翳膜,或眦出胬肉,或痒或涩,羞明多泪,或始则昏花,渐成内障,及一切暴风客热。” 其药物组成有黄芩、甘菊花、木贼、决明子、石膏、赤芍药、川芎、羌活、石决明、甘草、蔓荆子,本方具有清热解毒、清肝明目、祛风退翳之功。且角膜的炎症多为病毒、细菌混合感染,中药可发挥对病毒、细菌的双重疗效[3]。本研究结果表明,决明子散加减熏蒸局部结合口服汤药治疗病毒性角膜炎临床疗效较好,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可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杨堪兴.杨培增.眼科学[M]. 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6 .

    [2] 沈志华.洪亮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经验[J].江西中医药,2011(4):22-23.

    [3] 刘恒,刘爱民,高丽.清肝明目汤治疗病毒性角膜炎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0(4):56-57., 百拇医药(杜伟峰)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眼科 > 角膜病 > 角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