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疗管理科学》 > 20145
编号:13660279
探究无张力修补术和传统手术治疗腹外疝的不同效果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0月1日 《中国医疗管理科学》 20145
     【摘要】目的:探究无张力修补术和传统手术治疗腹外疝的不同效果及对比分析。方法:随机抽样选取我院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114例腹外疝患者,观察组53例,对照组61例。观察组53名患者采用无张力修补术。对照组61名患者采用传统手术(Bassini、McVay等)。结果:两组患者在住院天数、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比较,观察组所需要的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同时患者在住院天数和术后恢复时间也是观察组较少。结果见表1。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复发及并发症情况,如表2所示。结论:对于腹外疝的治疗多采用手术治疗,无张力疝修补术较传统疝修补手术而言,具有许多明确的优点,临床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治疗腹外疝,从而达到最佳的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腹外疝;手术治疗;疗效

    腹外疝是外科的常疾病、多发病,特别以中老年人较多见。腹外疝的手术方法很多(包括Bassini、McVay等),传统手术后的缺点是张力大,把不同组织缝合在一起难以形成真正的愈合,而且并发症多、复发率较高。对于传统手术而言,无张力修补术在腹外疝治疗中以广泛应用于临床,也取得了满意的手术效果。本研究使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114例腹外疝患者,根据所选取的患者的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61例,采用传统手术,观察组53例,采用无张力修补术。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并进行对比,探究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实用价值,为临床工作中选择恰当的的手术方法治疗腹外疝提供较为科学依据。
, 百拇医药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随机抽样选取我院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114例腹外疝患者,并术后随访一年。观察组53例,分别为女性2例,男性51例,平均年龄(48.61±1.68)岁;对照组61例,女性1例,男性60例,平均年龄(49.02±1.66)岁。两组患者年龄比较、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53名患者采用无张力修补术。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局麻或硬膜外麻醉,保持仰卧位,依据腹外疝的类型以及腹股沟管的长度,裁剪补片,腹股沟疝患者需要先进行疝囊游离,直至颈部后,然后针对患者实际情况给予不同类型疝修补术;股疝患者则进行疝环充填式修补。对照组61名患者采用传统手术(Bassini、McVay等)。
, http://www.100md.com
    1.3观察指标

    分别对两组患者在住院天数、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术后复发,以及并发症的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进行比较。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 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情况 两组患者在住院天数、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比较,观察组所需要的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同时患者在住院天数和术后恢复时间也是观察组较少。结果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住院天数、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比较

    例数住院天数(d)手术时间(min)术后恢复时间(d)
, http://www.100md.com
    观察组

    对照组53

    616.43±0.72

    8.13±0.9540.31±1.20

    65.82±1.342.77±0.92

    5.53±1.62

    2.2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复发及并发症情况,传统手术术后复发有9例,无张力修补术术后复发有2例,统计学检验,(X2=3.914,P=0.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传统手术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有13例,无张力修补术术后并发症有2例,统计学检验,(X2=7.626,P=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术后复发及并发症情况比较(n,%)
, http://www.100md.com
    复发例数复发率并发症例数并发症发生率

    对照组

    观察组9

    214.75

    3.7713

    221.31

    3.77

    3讨论

    现阶段对于腹外疝的治疗多采用手术治疗,目前常用的手术方法主要包括传统疝修补术及无张力疝修补术。传统的疝修补术没有修复腹横筋膜,不符合解剖学的基本原理。只是通过缝合腹股沟管周围的不同组织和结构来修复缺损的腹壁及其薄弱的环节,局部的张力高对患者会产生牵扯感以及疼痛,且术后恢复时间长,术中由于分离组织广泛、创伤大、手术的时间较长,手术至活动时间长、复发率高、术后并发症多【1】。在1986年由Lichtenstein等专家发明了平片无张力疝修补,第一次提出了“无张力疝修补术”这个概念。无张力疝修补术是利用人工合成材料进行无张力疝修补的新方法,因为它符合正常的生理解剖结构、修补后无张力等特点。近20年来,无张力疝修补术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治疗腹外疝的主要手术。特别适用于缺损大、腹壁薄弱的老年疝,复发疝和有家族疝病史疑有胶原代谢缺损的病例。与传统的疝修补手术相比,无张力疝修补术是在无张力的状态下对腹横筋膜的修补,减少了腹压骤然升高的张力,明显降低了手术的复发率【2】。手术操作较传统手术而言,较为简单,且分离的组织较少,减少了副损伤,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用补片和网塞加强了腹股沟管后壁的强度,术后早期患者就可以迅速恢复,下床活动。本研究显示,观察组较对照组的住院时间短、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术后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等。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http://www.100md.com
    综上所述,无张力疝修补术较传统疝修补手术而言,具有许多明确的优点,临床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治疗腹外疝,从而达到最佳的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磊,李安全,代锐等.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外疝570例临床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3):3252-3253.

    [2] 伍明贵.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外疝的临床价值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 ,2013,(32):4246-4247.

    [3] 禤宗辉.无张力修补术和传统手术治疗腹外疝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6):105-105.

    [4] 李志铎.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外疝26例临床体会[J].吉林医学,2010,31(36):6072.

    [5] 黄奋鸫,彭胜.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外疝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4):118-119., http://www.100md.com(闫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