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胃肠外科 > 直肠、肛管疾病 > 肛瘘
编号:13660280
肛瘘切除术40例临床观察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0月1日 《中国医疗管理科学》 20145
     【摘要】 目的:探讨肛瘘患者行肛瘘切除术临床观察。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肛瘘患者手术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手术治疗均痊愈,治愈时间为16~38天,平均25天,术后随访6~1年,无复发及肛门失禁。结论:肛瘘切除术适用于低位肛瘘,能清楚触及条索状管壁。可一次性将病变组织切除,引流能畅。本术式是肛瘘切除缝合的基础。但痛苦大,创面大,愈合后瘢痕较大。

    【关键词】肛瘘;肛瘘切除术;临床观察

    由肛周脓肿自然溃破或单纯切开引流形成的肛管直肠瘘,简称肛瘘是肛肠科的常见疾病。肛瘘主要涉及到肛周的皮肤、肛门直肠周围的间隙、肛门括约肌、肛隐窝和肛腺、肛尾韧带等解剖组织。手术疗法虽然多种多样,但应用最多、疗效确切的当属瘘管切开或切除术。实际上切除和切开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对瘘管切除程度的差异。肛瘘切开手术是治疗肛瘘的传统术式[1]。彻底清除感染的肛窦、肛腺导管和肛腺腺体,即感染的原发病灶。选取临床2012年2月~2013年10月收治的肛瘘患者行肛瘘切除术治疗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收治的40例肛瘘患者,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19~64岁,平均41岁。病程4个月~12年。其中低位单纯性肛瘘12例,低位复杂性肛瘘10例,高位单纯性肛瘘7例,高位复杂性肛瘘11例。

    1.2 方法

    1.2.1开放式肛瘘切除术麻醉成功后,肛周常规消毒,铺巾置单,用扩肛器或手指进行扩肛,准确探明瘘管走向,用手指在放松的肛管周围轻柔触摸皮肤及皮下组织,一般可以清楚地触及瘘管,根据瘘管的走形大体可以确定内口的位置。沿瘘管的走行或者探针探入后沿探针,由外口向内口切开瘘管表面的皮肤、皮下组织。用血管钳夹提起外口部位的瘘管,成熟的瘘管为一纤维化管道,而周围的正常组织为柔软的脂肪等软组织;对于不伴有明显炎症的患者,两者的境界清楚,可以用电刀或剪刀将整个瘘管连同瘢痕组织一并彻底切除。对于瘘管切除后的创面,在局部没有明显炎症,术前肠道准备充分的患者,可以进行一期缝合,其间注意避免遗留死腔,如果缺损比较大,可以在局部放置引流物。如果创面局部有比较明显的炎症,则不应进行一期缝合,否则术后容易感染,对于这部分患者在局部适当止血后,创面覆以凡士林或止血纱布,术后通过换药或二期缝合使创面愈合。创面一期缝合的患者术后应注意控制排便,适当应用抗生素,而创面开放的患者术后注意换药,避免创面的“假性愈合”或“桥形愈合”。
, 百拇医药
    1.2.2闭合式肛瘘切除术在肛瘘周围距离外口瘢痕约0.5 cm处做环形切口,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用血管钳夹肛瘘外口部位的瘘管并向外提起,用电刀或剪刀沿瘘管的走行,向内口方向将瘘管周围的正常组织与瘘管的瘢痕壁分离。由于两者的组织密度有明显的不同,界限一般均较清楚,分离比较容易,需要注意的是在分离的过程中尽量贴近瘘管进行,避免将正常组织切除过多,留下较大的空腔。分离经过括约肌时,要将瘢痕组织一起切除,避免复发,同时注意避免过多损伤括约肌。穿过括约肌即达肠壁内口处,紧靠肠壁用止血钳横行钳夹切断瘘管,瘘管的残端连同肠壁一起外翻缝合结扎,分离的隧道创面经彻底止血、冲洗后,用丝线将所分离形成的隧道由内向外依次间断缝合,特别注意对分离损伤的括约肌进行修复,缝合的过程中注意避免遗漏死腔[2]。如果瘘管较长,单纯经隧道分离又困难,可以部分切开肛周瘘管表面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深部组织经隧道分离。瘘管切除后将分离的隧道连同皮肤切口一起缝合。如果瘘管的分离过程中遇到几个分支,应当将其一起切除。

    2 结果
, 百拇医药
    所有患者经手术治疗均痊愈,治愈时间为16~38天,平均25天,术后随访6~1年,无复发及肛门失禁。

    3 讨论

    肛门直肠瘘简称肛瘘,古称痔瘘。系直肠肛管与肛门周围皮肤之间的感染性异常通道。它是一种常见病,在肛门直肠疾病的发病率仅次于痔,约占1/4,占一般外科疾病的3%~5%。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组,但多见于青壮年,男性高于女性。手术是治疗肛瘘唯一可靠的方法,各种手术方法虽然都收到了不同程度的效果,对肛瘘的治疗以手术切开为主。

    观察外口形态、多少、部位,根据索罗门定律,于肛门中央画一横线,如瘘管外口位于此线前方,且距肛门不超过5 cm时则管道较直,内口居同位齿线上,与外口相对;如外口位于此线后方,则管道多弯曲不直,内口多居肛门后中齿线上,不与外口对应。初步可判断瘘管走向及内口位置。但这只是一般的规律,临床所见常常是复杂多变的,要全面进行分析才能准确的定位。观察脓液情况对判定肛瘘性质有极大帮助,若脓液稠厚味臭,表明有急性炎症;若脓液稀薄或呈米泔样,则考虑结核菌感染;分泌物呈黏白胶冻并有特殊恶臭,应考虑恶变可能;脓液呈绿色,多为绿脓杆菌感染[3]。
, 百拇医药
    寻找内口是肛瘘手术成败的关键,根据不同类型的肛瘘应采取不同的方法。首先,于肛镜下观察,有无深大的肛窦,并用手挤压瘘管,看是否有脓液从肛内溢出,或向外牵拉瘘管观察肛内是否出现凹陷,以确定内口的大致位置,也可以用肛窦探针从可疑肛窦探入,以寻找内口。然后以圆头探针从外口进入,用示指在肛内作引导,向内口方向探入,用力要轻柔缓慢,切忌暴力,以免造成假道。如果不能顺利找到内口,可用亚甲蓝液或加适量过氧化氢,从外口注入,注入前先在肛内纳入纱布卷,以确定内口的位置,注入时最好用圆头弯形针头。如果注入亚甲蓝液不能从肛内流出,仍不能发现内口,可从外口处切开,沿瘘管和染色的方向,向肛内边切边寻找内口,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法。

    【参考文献】

    [1] 赵宝明,李民山.肠门直肠病诊断治疗学.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51-52.

    [2] 任东林.肛瘘治疗的手术治疗方式选择及评价[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7,10(6):510-511.

    [3] 邵万金.肛瘘[J].结直肠肛门外科,2007,13(4):267-270., 百拇医药(杨国斌)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胃肠外科 > 直肠、肛管疾病 > 肛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