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疗管理科学》 > 20146
编号:13656477
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心电图特征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2月1日 《中国医疗管理科学》 20146
     【摘要】早期复极综合征(ERS)是一种常见的心电图(ECG)正常变异,其心电图表现为ST段抬高,T波高耸,常有J波,ERS伴胸痛、胸闷症状时易与变异性心绞痛,超急性期心肌梗死等相混淆,为进一步加强对ERS的认识,本文对我院近1年诊断为ERS伴心前区疼痛的34例患者进行综合分析,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早期复极综合征;心电图;诊断

    1.1一般资料:本文34例ERS患者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所确诊患者,其中男性30例,女性4例,男性占88.23%,年龄15-40岁,既位无心脏病病史,心脏未发现阳性体征,胸部X线片、心脏彩超未见异常,血生化检查无异常。

    1.2方法:34例患者均行同步12导联ECG记录,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与运动平板试验。

    1.3ERS诊断标准[1]:①在V2-V5导联或Ⅱ、Ⅲ、avF导联出现J波。②J点后ST段呈凹面向上抬高,在V2-V5导联最明显,可达0.2-0.6mv,在Ⅱ、Ⅲ、avF、V6导联很少超过0.2mv,不伴对应导联ST段下移。③T波高大直立:胸前导联T波高大直立,常可达1.0mv,但很少超过1.0mv。④运动或情绪激动等应激情况下心率增快,ST段可回落甚至降到基线水平。
, 百拇医药
    2结果:

    ERS患者均为窦性心律。有早期综合征的心电图改变,心率45-88次/分,平卧位心电图示:ST段凹面向下抬高0.1-0.6mv,主要表现在V2-V5导联,Ⅱ、Ⅲ、avF也可见,同时伴有高大直立的T波改变,无对应导联的ST段压低。动态心电图监测显示:安静、睡眠时ST段抬高明显,可达0.6mv,同时伴T波高大直立。日间活动中J波均消失,ST段均下移回到等电位线。患者诉胸闷、胸痛症状时未见ST-T动态改变。在运动平板试验中,运动后达到目标心率的时间为8-14min。运动中随心律增快,ST段均回落至基线,阳性率达100%,平卧15分钟后,ST-T全部恢复至运动前ECG特征,整个过程患者未诉胸闷胸痛,有2例患者发现偶发的室性期前收缩。

    3讨论:

    ERS多见青年男性及运动员,在健康人群中发病率为1.5%-9.1%。当伴有胸闷、胸痛症状时应与以下心脏急证鉴别:①变异性心绞痛:发作时ST段抬高见于部分导联,有对应导联ST段压低,症状缓解后ST-T恢复正常。②超急性期心肌梗死:ST-T呈动态变化,数小时至数天后可出现病理性Q波,且有心肌酶谱的改变。③急性心包炎:ST段抬高见于普遍导联,多有窦性心动过速及低电压。④心室壁瘤:多见于老年人,有心肌梗死病史,心脏超声可以明确。而ERS的 ECG常表现为胸导联的V2-V5导联ST段自J点处凹面向上抬高0.2-0.6mv,同时有高大直立的T波,Ⅱ、Ⅲ、avF也可见,且与ST段的抬高与回落与心率的慢快成正相关系。ERS虽然机制不很明确,但普遍认为是一种良性变异,目前主要有:①心室复极顺序异常;②自主神经张力异常;③旁路加速传导异常;④心外膜机械牵张作用;⑤遗传因素[1]。目前的观点认为ERS大多属于正常变异心电图,但舒娟等[2]报道称心脏猝死病因中有5 %-10%为非器质性心脏病,ERS可能并不总是以前认为的良性,在一定条件下与心脏猝死可能有某种潜在联系,对本文患者仍在追踪随访中。

    4结论:

    ERS多见于青年男性,部分患者伴有心悸、胸闷、胸痛等症状,常被误诊为心绞痛,故掌握ERS的ECG特点,结合动态心电图及运动平板试验检查,并结合临床进行综合判断做出正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避免不必要医疗资源的浪费,减轻患者精神负担。

    参考文献

    [1]郭继鸿,心电图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67-855

    [2]舒娟等.早期复极综合征总是良性吗(J) 中华心律失常杂志.2007.11(5):390, 百拇医药(肖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