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附属医院研究院学科建设策略探讨
医学,1研究院建设概况,1建设思路,2建设发展,2学科建设体制机制探析,1建立“学科引领,交叉发展”管理机制,2探索学科人才引育机制创新,3建立“开放流动,协同创新”运行机制,4建立“稳定投入,绩效考核”评价机制,3主要成效
徐维维 魏巍 黄沄沄 庄熙祯“十三五”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到“新常态”,经济增长更多的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对创新驱动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等重磅政策文件的相继出台,上海作为我国最大的经济发展中心和国际化城市,以建成亚洲医学中心城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发展目标[1-2]。《上海市医学科技创新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要建立跨部门、跨领域的统筹联动与协同创新机制,逐步形成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知识创新、企业技术创新、医疗卫生机构转化创新相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产学研互为支撑、协同发展[3]。在此背景下,为建立一所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基础、以多学科交叉为依托、具有国际先进性的科学研究平台和人才培养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依托附属仁济医院成立了上海交通大学分子医学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学科建设是大学和医院发展的重要基础,一流的学科体系建设是满足国家对创新的迫切需求,也是推动自身改革发展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4]。本文以该研究院为例,通过介绍其学科建设发展历程,分析新态势下学科建设新模式,以期对高等院校及医院的学科建设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1 研究院建设概况
1.1 建设思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分子医学研究院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谭蔚泓教授领衔建立,是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牵头、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实体化建设的科技协同创新中心,是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基础、以多学科交叉为依托、具有国际先进性的科学研究平台和人才培养机构。研究院致力于分子医学、化学生物学等新兴学科领域和学术方向的研究,探索从科研到形成知识产权和临床应用的新途径,推进生物、化学、材料等学科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交叉发展。聚焦分子医学前沿领域,以提高创新药物研发水平、加强早诊确诊能力为目标,积极推动基础研究与临床技术的紧密结合,力争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世界领先的分子医学及相关领域的重要研究基地和研发中心。
1.2 建设发展
研究院自2017年10月组建至今,已完成基础研究团队、应用研发团队、实验室管理平台以及行政团队基本建设,发展成为涵盖研究员、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博士后等各类研究人员的全能型研究基地。人才梯度建设注重“尖度、厚度”兼顾,聚集国家级和青年人才,人才储备和队伍建设不断完善,人才队伍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3名、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名、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1名、国家青年千人4名等顶尖学科人才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88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