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某区国际医疗服务机构经营现状分析
全科,外籍,医疗机构,1研究资料与方法,2调查结果,1认证情况,2人才队伍情况,3健康商业保险覆盖情况,4诊疗模式,5辅助服务水平,6科室开放情况,3存在的问题,1国际医疗服务机构设置欠完善,2全科医疗服务匮乏,3国际化
王巍 马丽平 陈晔 杨婷婷 梅宇欣基本医疗服务是我国公民最基本的福利性照顾,是指维护人体健康所需、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公民可公平获得的,采用适宜药物、适宜技术、适宜设备提供的疾病预防、诊断、治疗、护理和康复等服务,主要由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提供[1]。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及海外华人来到中国定居,对于高质量、个性化、人性化的国际医疗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尤其在北上广地区,对国际医疗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北京市某区作为北京市建设世界城市试验区,国际化、市场化发展程度相对较高,是北京市商务设施最齐全、商务氛围最浓厚、现代服务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区内外籍人士偏多,能提供国际医疗服务的机构也相对较多。高水平的国际化医疗服务会直接带来优良的国际化投资,以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此外,国际化医疗机构的发展,也可以带来市场竞争机制,对公立医院形成倒逼,有利于服务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因此,了解该区国际医疗服务机构经营现状对于了解北京市,甚至我国发达地区的国际医疗服务经营现状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为此,本文分析了北京市5所国际医疗服务机构经营现状,剖析其面临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思考。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本研究综合运用了实地调研和深度访谈的方式。选取北京市某区内具有一定代表性的A、B、C、D、E 5所医疗机构进行现场调研,采取关键人员访谈等方法对医疗机构的基本经营情况、认证情况、人力资源情况、发展经验等进行充分调查。访谈对象为调研机构的院长、副院长以及相关负责人等。共对5所医疗机构的30名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访谈。通过访谈资料的归纳整理,对发现的不同现象进行比较,以分析其在提供国际医疗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2 调查结果
经过系统调查,对5所医疗机构的基本情况、经营现状、第三方医疗机构认证情况、医疗保险情况、效益情况和辅助服务水平等进行了整理。具体情况见表1。
2.1 认证情况
国际第三方医疗机构认证是医疗质量的国际通行证,也是医疗机构与国际标准接轨、提供国际服务的重要基础[3]。调研的5所医疗机构中,除A机构为门诊部,因其规模不符合认证要求而未参加第三方医疗机构认证外,其他4所机构均通过了第三方医疗机构认证。其中3所通过JCI认证,1所通过BUPA认证。5所医疗机构负责人均表示获得国际第三方认证十分必要,其中C机构负责人指出,国际第三方医疗机构认证体系可以帮助医院领导者将患者质量安全落到实处,例如在患者识别、防跌倒方面提供具体的规范,相对于我国政府出台的医院评审标准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140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