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优化的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抢救的效果分析
复发率,病情,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方法,3评价指标,4统计学分析方法,2结果,1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的比较,2两组患者抢救有效率,病情复发率及死亡率的比较,3讨论
金学敏(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 江苏 常熟 215500)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血管内科临床上的常见病,其病理机制是冠状动脉发生了急性、持续性的缺血和缺氧,进而导致心肌坏死。大多数该病患者可通过休息或服用硝酸酯类药物的方式来缓解烦躁不安、盗汗、心绞痛、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但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则会发生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等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病机十分复杂,至今尚未完全明确,多数学者认为该病的发生和发展与情绪变化、过劳、饮食不节、寒冷刺激、吸烟、饮酒、便秘等因素密切相关[1]。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具有发病急、病情危重且变化较快、致死率较高等特点,因此抢救的及时性与护理操作的熟练性会直接关系到抢救的成功率。在本次研究中,为了探讨分析采用优化的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抢救的临床效果,笔者进行了以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2年3月~2013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女性患者有38例,男性患者有52例,他们的年龄为38~82岁,平均年龄为(60.43±10.51)岁,他们的病程为20~160min,平均病程为(84.21±12.23)min,所有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各项检查结果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标准[2]。我们采用随机数表法将这9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38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