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化护理在对脑出血患者进行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量表,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方法,3观察指标,4统计学分析,2结果,1接受护理前后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与运动功能的对比,2接受护理前后两组患者SF-36量表评分的对比,3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对比,3讨论
温春苗(连云港市灌南县人民医院,江苏 灌南 222500)
脑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该病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包括昏迷及晕厥等。该病起病较急,病情进展较快,致残率与致死率均较高[1-3]。该病患者若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可出现语言、吞咽、认知及运动功能障碍等一系列后遗症。有研究结果显示,对该病患者在进行积极有效治疗的同时实施系统的、有计划的、科学的护理干预对于改善其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4-6]。在本次研究中,笔者通过对2014年5月至2016年10月期间连云港市灌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对该病患者进行程序化护理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连云港市灌南县人民医院在2014年5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40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获得该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这40例患者均签署了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书。这40例患者的排除标准为:1)对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较差。2)为再次发生脑出血者。3)合并有精神疾病。4)存在凝血功能障碍。5)合并有消化性溃疡、泌尿系统感染及肺部感染。将这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0例/组)。在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12例,女性8例;其平均年龄为(65.28±7.58)岁;其平均的出血量为(19.75±10.59)ml;其中,有2例患者的出血部位为丘脑,有3例患者的出血部位为脑叶,有15例患者的出血部位为基底节区。在对照组患者中,有11例男性,9例女性;其平均年龄为(66.03±7.98)岁;其平均的出血量为(19.89±10.28)ml;其中,有3例患者的出血部位为丘脑,有4例患者的出血部位为脑叶,有13例患者的出血部位为基底节区。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出血量及出血部位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两组患者入院后,对对照组患者进行生命体征观察、健康宣教、饮食指导、肢体功能训练及出院指导等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程序化护理。进行程序化护理的方法为:1)进行急救护理。护理人员在接到患者后,密切监测其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70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