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与三维重建技术辅助下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联合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儿童上肢骨折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方法,3观察指标,4统计学方法,2结果,1两组术后7d炎性因子表达情况的比较,2两组术后骨折恢复相关指标的比较,3两组术后上肢功能恢复情况的比较
李 祎,沈 濬,王武愉,张爱国(无锡市儿童医院骨科,江苏 无锡 214000)
上肢骨折是儿童常见的骨折类型,其发生原因是儿童天性活泼好动,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在日常活动、玩耍中易因摔倒、跌伤而发生骨折[1-2]。钢板内固定联合石膏外固定是目前临床上治疗上肢骨折的常用方法[3]。但该方法对患儿造成的创伤较大,易损伤骨折端周边的组织、血管及神经,且石膏外固定对肢体血运的影响较大,因而术后的并发症较多,不利于骨折愈合。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应用于骨科的临床治疗中,尤其是影像学技术的应用,使得临床骨科治疗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得到显著提高。CT 是目前临床诊断常用的影像学技术,主要是利用放射线对人体进行断层扫描,具有较高的分辨率[4]。三维重建技术是CT 常用的后处理技术之一,其利用计算机对常规CT 扫描得到的图像进行后处理,得到三维图像,可更直观地显示病变的整体结构及与周边组织的关系[5]。临床研究发现,在上肢骨折的治疗中应用CT 与三维重建技术可实现微创治疗,通过事前建模制备微型外固定支架,可提高外固定的质量,促进骨折的愈合[6]。基于此,本研究以近年来我院收治的102 例上肢骨折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旨在探讨用CT 与三维重建技术辅助下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联合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儿童上肢骨折的效果及对患儿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 年5 月至2022 年3 月收治的102例上肢骨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病例纳入标准:1)病情符合《上肢骨折中西医结合诊疗学》[7]中关于上肢骨折的诊断标准;2)年龄在6 ~12 岁之间;3)发生闭合性骨折;4)治疗配合度良好,且能配合临床随访工作。病例排除标准:1)发生开放性骨折;2)存在陈旧性骨折;3)发生粉碎性骨折;4)合并严重的感染性疾病;5)存在心、肝、肾、肺功能不全;6)存在智力障碍;7)合并躯干其他部位骨折。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 例。对照组中有男29 例,女22 例;年龄6 ~12 岁,平均(8.45±1.31)岁;骨折部位:尺桡骨远端骨折5 例,尺桡骨干骨折8 例,肱骨干骨折10 例,肱骨近端骨折11 例,肱骨下端骨折17 例。观察组中有男30 例,女21 例;年龄6 ~11 岁,平均(8.17±1.46)岁;骨折部位:尺桡骨远端骨折4 例,尺桡骨干骨折8 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41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