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患者脑电图监测中表面电极与表面电极加T1/T2附加电极的应用效果对比
颞叶,波幅,1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2方法,3统计学方法,2结果,1电极放电波幅最大值,平均值以及检出频率,2发作间期放电的检出频率,3最大放电波幅和局限于附加电极的放电,3讨论
许婉莹(琼海市人民医院功能检查科,海南 琼海 571400)
国际10-20 系统与解剖位置基本吻合,但前颞例外,F7 和F8 分别位于双侧额下回的后方,本不是真正的前颞区,头皮电极与前颞区最接近的部位是T1/T2,位于眼外眦与外耳孔连线的后1/3 点向上2 cm处[1-2]。应该强调的是,颅孔是体积传导的优先路径,但不是排他性路径,因此一些脑电信号必须通过颅骨进行传导,这也可能是通过孔传导电流的返回路径。我们认为,脑电图检查中应考虑颅骨孔的作用,并可将其纳入脑磁源定位模型中。事实上,数学模型证实了我们对颅外电场和磁场的假设,对于颞叶癫痫的来源定位,应该进行面部和前颞部测量,因为这些区域通常能显示出最大幅度的颞叶放电。为了明确T1/T2 附加电极对癫痫发作间期放电的检出频率及波幅大小,我们对于行24 h 视频脑电图监测的癫痫患者均以T1/T2 附加电极国际10-20 系统完成19 个头皮电极记录,分析对比常规表面电极与常规表面电极加T1/T2 附加电极对癫痫发作间期放电的检出频率、平均波幅及最大波幅,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2021 年1 月至12 月我院收治的以常规表面电极加T1/T2 附加电极进行24 h 视频脑电图监测的55 例患者。纳入标准:(1)年龄为13 ~75 岁;(2)经临床症状学及脑电图诊断为癫痫性疾病;(3)同意接受T1/T2 附加电极监测;(4)在脑电图检查中表面电极监测到发作间期异常放电。排除标准:(1)在国际10-20 系统及T1/T2 附加电极中未监测到发作间期异常放电;(2)曾接受过外科手术治疗;(3)存在意识障碍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41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