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化工与医药工程》 > 2021年第6期
编号:630042
纳米技术在添加剂安全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21年12月8日 化工与医药工程 2021年第6期
拉曼,纳米材料,电化学,1食品添加剂的违规行为,2纳米粒子的分类与性质,3结合纳米技术的检测方法,1磁固相萃取技术,2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技术,3纳米电化学传感技术,4其他,4问题与展望
     王言之,吕梦琪,王思蓉,张静姝,3

    (1.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南京 211166;2.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南京 211166;3.江苏省医药农药兽药安全性评价与研究中心,南京 211166)

    食品添加剂,指出于提升食物色香味或防腐保鲜抗氧化等目的添加到食品当中的天然或人工合成化合物[1],可分为增稠剂、乳化剂、被膜剂等多个类型。我国最早自20世纪五十年代起就对添加剂实施监管[2],后于1997年和2007年颁发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并进行修订。而国外FAO 和WHO 于1956年建立了国际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CCFA)进行添加剂的安全评估,国际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CCFA)则负责通用标准的制定。

    在限制添加剂用量和适用范围的基础上,规范生产行为、保障人民健康的社会需求对检测技术提出了较高要求。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高效液相色谱法得到发展并被用于食品与药品检测,随后离子色谱法、分子光谱法、色质联用法等相继被提出和实践。但在对检测水平的要求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传统的检测方法暴露出检测限度有限、操作流程复杂、易受环境干扰的缺点[3]。随着纳米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机械工程等领域[4],结合纳米材料的新型食品添加安全检测技术被提出并得到良好实践。

    1 食品添加剂的违规行为

    目前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违规操作主要包括以下类型:(1)超限量使用;(2)超范围使用;(3)未经许可使用不在国家标准名录的添加剂;(4)产品标识中对添加剂使用情况未清楚说明。近年来,用工业级化工产品伪冒食品添加剂亦成为卫生监管的重点问题[5]。合理合法地选用添加剂可在提升食品的稳定性及营养价值的同时减低生产加工转运成本,实现生产方和食用者的互利共赢,而不规范不合法的食品添加行为或掩盖食品的质量缺陷[6],对食用者产生显在或潜在的健康危害。

    2 纳米粒子的分类与性质

    纳米量级颗粒指在至少一个测量维度上小于100 nm 的微观颗粒[7]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59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