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恩法则在儿科门诊输液用药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医嘱,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干预方法,3评价指标,4统计学方法,2结果,1干预前后儿科门诊输液用药不安全事件拦截率比较(见表1),2干预前后儿科门诊护士输液用药情况比较(见表2),3讨论
,,儿童作为公认的社会弱势群体,一直是大众保护对象。通常情况下,医学科研不接受将儿童作为药物受试者[1],相对于成人医学研究发展而言,我国儿童药物临床试验发展不足,儿童专用药物相对缺乏,不同儿童用药剂量需根据其年龄、体重、发育状况等差别计算,由此带来的儿童用药安全问题不可忽视[2]。儿科医嘱的正确下达与准确执行是确保儿科输液工作质量的前提,尤其是儿科护理人员作为儿童用药安全的最后把关者,如在执行医嘱时对常用药物不了解,对错误电子处方无法正确判断,就会导致儿科输液安全无法保障。海恩法则认为任何不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它强调事故的发生是量的积累结果;再好的技术与再完美的规章,在实际操作层面也无法取代人的自身素质和责任心[3],此法则用于护理领域,启示护理管理者应善于发现护理安全隐患,增强风险的可预见性,及时制订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实施细节管理及预见性护理,降低护理风险[4-6]。为切实保障儿科门诊输液用药安全,我科以海恩法则为基础,对儿科门诊输液用药实施风险管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我院门诊输液室护士29名,均自愿参加本研究,均为女性,年龄21岁~55岁(28.6±7.1)岁;文化程度:中专1名,专科6名,本科及以上22名;工作年限:3年~5年6名,6年~10年8名,>10年15名;职称:护士3名,护师8名,主管护师14名,副主任护师2名,主任护师2名。
1.2 干预方法
干预前(2015年9月—2015年12月)接药窗口护士按常规流程接药,包括核对身份、药物、输液交费单,打印输液卡,安排输液顺序。干预后(2016年9月—2016年12月)接药窗口护士在常规接药流程基础上增加风险评估,并针对用药风险拟订、实施护理风险安全管理措施。
1.2.1 风险评估
随着新药不断出现,儿科门诊接待量不断增多,儿科门急诊医生周转加快,不可避免地存在个别医生对同一种类、不同剂型药物使用剂量、使用方法、配伍禁忌、不良反应、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等掌握不全的问题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33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