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循证护理》 > 2018年第11期
编号:795556
肺癌病人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的研究现况
http://www.100md.com 2018年2月11日 循证护理 2018年第11期
二聚体,1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的概述,2CRT的病理机制,3CRT的诊断,4CRT的危险因素,5CRT的处理,6小结
     , , ,,,

    1929年,德国医生Forssmann经前臂肘窝置入4 Fr的导管,这是世界上第1次使用PICC导管[1]。20世纪90年代,从美国引入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置管技术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PICC是通过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和头静脉等周围静脉穿刺置管,并将导管末端置于上腔静脉中下1/3或上腔静脉和右心房交界处[2]。PICC现已成为静脉输注化疗药物的常见化疗途径,为肺癌病人建立一个安全、有效的静脉输液系统。PICC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重症监护室、血液科、肿瘤内科等临床科室,是抢救重症病人、胃肠外营养、输注高渗及化疗等刺激性药物的重要技术。随着此项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其并发症也逐渐增多,包括静脉炎、穿刺点出血、导管损伤、导管堵塞、血栓形成及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其中导管相关血栓形成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本文通过对肺癌病人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栓(catheter related thrombosis,CRT)的含义、诊断标准、危险因素及处理方法等方面进行总结,为肺癌病人降低血栓的发生率提供参考。

    1 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的概述

    CRT指置入PICC管后,由于穿刺或导管直接损伤血管内膜以及病人自身状态等多种因素作用,使所在的血管内壁及导管附壁形成血凝块的过程[3],是长期使用PICC的严重并发症。在不同的病人人群中,与PICC相关的血栓总体发病率为2.0%~38.5%,在肺癌病人中的发生率为6.0%~15.0%[4]。虽然肺癌病人血栓的最高发生率远低于与PICC相关血栓的总体发病率,但其最低发生率却高于总体发病率。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在住院病人中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化疗病人的发生率更高[5]。其临床表现可分为有症状血栓及无症状血栓。有症状血栓指CRT病人伴有上肢肿胀、插入点位置或周边位置触痛、皮温升高、皮肤潮红、肢体感觉异常、上臂不适或出现胸闷、憋气、呼吸困难,严重时出现上肢功能障碍或肺栓塞[6]。无症状血栓指的是CRT病人不伴有任何症状,在多普勒超声或静脉造影的筛查下能发现血栓的存在。2001年法国乔治·蓬皮杜欧洲医院放射科医生Luciani等[7]报道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74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