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素养的研究进展
特异性,全民,病人,1提高健康素养的重要性,2健康素养研究现状,3国内健康素养展望
,, ,,健康素养是个体保持健康的认知和社会技能的反映,是全民健康促进的一项良策。近年来,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高度关注全民健康,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大力开展健康促进工作,有效监测和评价个体、群体、社会、国家的健康素养水平,在播散健康知识的同时,激发个体维护健康的基本能力和潜能,提高个体解决健康问题的能力,取得了一定成效[1]。我国健康素养研究起步较晚,健康素养推广工作稍有成效,但相比发达国家存在差距。本研究就国内外健康素养现状进行综述,为全民健康促进提供理论依据。
1 提高健康素养的重要性
世界卫生组织(WHO)媒体中心实况报道:2018年2月2日,泰国曼谷举行了Mahidol亲王授奖仪式,WHO总干事谭德塞博士发表重要讲话,确保全民健康覆盖、避免因病致贫是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之卫生目标的基石。为全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将“全民健康”作为所有努力的重中之重,因为只有人人健康,他们的家庭、社区和国家才能受益。同时,健康素养是维持全民健康最经济有效的途径[2],提高全民健康素养作为“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各项健康指标实现的基本保证。基于现状和发展的需求,倡议所有卫生专业人员必须积极关注健康素养,减轻健康和卫生保健的经济负担,促进全民健康。
2 健康素养研究现状
2.1 健康素养的定义及发展
早在1974年,Simonds在国际健康教育大会上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政策问题,提出了健康素养的概念[2]。1990年在美国发表第1篇关于健康素养的文章。1999年美国医学会(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AMA)将健康素养定义为临床视角下对处方药物的说明、医嘱、其他医学材料的基本阅读和理解能力及采取相关行动前的基本阅读和计算能力等[3];2000年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NLM)将健康素养定义为个人获得、理解和处理健康信息或服务,并做出有益于健康的决策能力,此定义被美国政府文件Healthy People 2010和2003年美国全国成人素养评估采用。WHO将健康素养定义为个体促进和保持健康的认知和社会技能的反映,不仅只是个体的识字能力、健康知识、健康态度的表现,将健康素养内涵更加深入地进行了阐述[4]。
国内健康素养的研究起步较晚,始于2007年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2008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35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