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循证护理》 > 2019年第12期
编号:795240
失眠认知行为疗法在失眠伴焦虑、抑郁症状病人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24年5月9日 循证护理 2019年第12期
总分,维度,量表,1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2干预方法,3评价指标,4资料收集方法,5统计学方法,2结果,1两组病人干预前后PSQI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2两组病人干预前后BAI,BDI得分比较,3干预后两组
     失眠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睡眠障碍类型,通常指病人对睡眠时间和(或)睡眠质量不满足,并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1],是影响现代人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一种普遍性亚健康疾病。失眠病人由于长期睡眠效果不能满足生理需求,容易诱发多种心理、生理问题,其中最常见的是焦虑、抑郁[2]。研究表明:原发性失眠病人中有50%存在焦虑症状,30%~50%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3],失眠会加重焦虑、抑郁程度[1],而焦虑、抑郁等精神障碍又可扰乱病人睡眠,引起和加重失眠[4],由此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寻找一种科学、有效、不良反应小的方法治疗失眠及焦虑、抑郁至关重要。临床上失眠伴焦虑、抑郁的病人常规选用西药治疗,其疗程较长,容易复发,且长期使用镇静催眠药还可能引发药物依赖、白天嗜睡及认知功能损害等风险[4],治疗效果难以令人满意,而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BT-I)作为失眠症的一线疗法,安全性、有效性相对较好,但其对失眠伴有焦虑、抑郁症状病人的效果如何,仍值得探讨。为了进一步明确CBT-I在失眠伴有焦虑、抑郁症状病人中的临床疗效,研究者选取2018年5月—2019年3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就诊的失眠伴焦虑、抑郁症状的病人作为干预对象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3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就诊的94例失眠伴焦虑、抑郁症状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国际睡眠障碍分类第三版(ICSD3)》的失眠诊断标准;②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8分;③贝克焦虑量表(BAI)>45分;④贝克抑郁量表(BDI)>10分;⑤年龄18~60岁;⑥小学及以上文化水平。排除标准:①沟通交流障碍、人格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无法配合者;②严重躯体或精神疾病者;③其他疾病继发失眠者;④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病人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试验组、对照组各47例,试验组1例病人于第2周因工作临时出差未能完成治疗而退出研究,对照组1例病人因体检发现子宫肌瘤主动退出研究,1例病人于第3周失访,最终试验组46例病人、对照组45例病人完成本次研究。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情况详见表1。

    表1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32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