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PICC穿刺点周围重度过敏性皮炎病人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贴膜,皮疹,1病例介绍,2原因分析,1病人PICC维护依从性差,2药物因素,3季节因素,4体质与活动因素,5其他因素,3护理,1皮肤护理,2规范维护,3中医适宜技术干预,4健康宣教,4小结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现已广泛应用于肿瘤病人及长期肠外营养支持者,减少了刺激性药物的外渗,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是静脉输液安全、可靠的通道。但PICC病人可能会发生一些并发症,如静脉炎、导管堵塞、感染、过敏性皮炎等[1]。郭素萍等[2]研究发现,进行精细化护理干预后,过敏性皮炎的发生率仍高达22.7%。PICC病人皮肤变态反应主要发生在导管周围的敷贴接触皮肤部位,造成病人皮肤过敏的原因有很多,可能与病人的年龄、性别、过敏体质、PICC导管材质、不同贴膜、各种消毒剂的应用及护理人员的不规范操作等有关[3]。一旦发生PICC过敏性皮炎,应早期干预,若不重视或处理不当,严重者可导致局部或全身感染,甚至增加拔管率[4]。我科于2018年11月22日收治1例PICC穿刺处皮肤并发重度过敏性皮炎的病人,通过中西医结合护理,取得满意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1 病例介绍
病人,男,65岁,因胃癌术后4个月于2018年11月22日入院。既往史:2018年7月16日行胃癌根治术(胃大部切除伴胃十二指肠吻合术),术后1个月开始化疗。病人入院时意识清醒,情绪紧张,右上臂带入巴德公司生产的末端瓣膜式耐高压注射型PICC管1根,外露0 cm;置管日期:2018年7月28日;置管过程顺利,导管尖端位于第七胸椎水平。实验室检查:前清蛋白160 mg/L,血小板75×109/L。11月19日,病人PICC穿刺处周围皮肤出现痒感,不影响日常活动及睡眠,贴膜范围内皮肤发红,面积约3 cm×2 cm,未见皮疹出现,PICC门诊予局部换药(乙醇+碘伏),外贴3M透明敷料。11月22日,病人主诉穿刺处周围皮肤瘙痒剧烈,夜不能寐,查看穿刺处情况,发现穿刺点周围皮肤有11 cm×12 cm片状红斑,伴有皮疹、渗出,有一处糜烂点,约0.5 cm×1.0 cm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46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