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循证的CT增强扫描碘造影剂外渗的集束化预防实践
导管,1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2证据检索,3证据内容,4证据评价,5证据实践,6统计学方法,2结果,3讨论,1影像护理专科建设较薄弱,2影像护理服务缺乏连续性,3规范碘造影剂静脉外渗的预防及管理
随着影像诊断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造影剂[又称对比剂(contrast medium)]在CT检查中的应用频率也日渐上升。为了达到更好的成像效果,目前普遍通过高压注射器采用瞬时高速的方法将对比剂注入受检者静脉。由于外周浅静脉壁相对薄弱,加之造影剂本身高渗、高黏滞性等特点,因而极易在高速注射的条件下发生造影剂静脉外渗并由此造成局部组织损伤。其临床表现因损伤程度及个体差异而各所不同,轻者可出现局部肿胀、疼痛、肢体麻木等症状,重者可导致局部溃疡、坏死乃至筋膜间隔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由于CT增强扫描受检人群数量庞大,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因而造影剂外渗病人的绝对数量不可小觑,一旦外渗损伤形成而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则不仅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还延误诊断和治疗,而且容易由此而引发护患矛盾[1-2]。集束化护理指运用循证医学将目前已证实有效的一系列操作、护理等措施集合在一起,使病人在住院期间得到最好的护理。因此,从护理学的角度预防造影剂静脉外渗及外渗后的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郑某某,女,22岁,以“腹痛原因待查”收入院。拟行腹部CT增强扫描,由消化内科病房护士于病人左手背留置静脉留置针,影像科护士告知病人相关注意事项,签署“碘造影剂使用病人知情同意书”,并检查病人穿刺部位无肿胀、渗漏现象,检查留置针回血良好,以3.8 mL/s的速度预注射生理盐水20 mL,显示预注射压力在正常范围,注射部位无肿胀,病人未诉不适,检查时设定3.5 mL/s的速度注射造影剂碘海醇总量60 mL。在注射造影剂扫描过程中,医务人员观察到未显影,马上终止CT扫描。病人返回病房后,局部症状加重,下午送手术室行左前臂中下段背侧、腕背部、手背切开减压,给病人造成严重不良后果。针对此事件,从护理学的角度预防造影剂静脉外渗及外渗后的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1.2 证据检索
以中文检索关键词“造影剂/比较剂/碘剂,外渗/渗漏”检索维普、万方、知网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共获得文献442篇;以英文检索关键词“Contrast Media/Contrast Agents,exosmose*/extravas*/leak*”检索Cochrane、JBI、NGC、RNAO、OVID-EMbase、OVID-MEDLINE等英文数据库共获得文献571篇。经过文献评价纳入中文文献8篇,其中实践指南1篇,文献综述2篇,随机对照研究5篇;纳入英文文献25篇,其中实践指南3篇,系统评价2篇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151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