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病人心理一致感干预措施及其效果的系统评价
正念,冥想,1资料与方法,1纳入及排除标准,2文献检索,3检索策略,4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5文献质量评价,6统计学方法,2结果,1文献检索结果,2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3方法学质量评价,4定性分析结果,5干预措施的效
葛刘娜,韩江英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230022
心理一致感(sense of coherence,SOC)是由心理学家Antonovsky[1]提出有益健康模型的一个核心概念,中文被译为“心理一致感”“心理凝聚感”“心理合群感”“心理统一感”。该理论指出健康不再是非此即彼的二分类变量,而是被视为一种连续体,个体在该连续体运动过程中的位置受心理一致感水平的影响[2]。心理一致感是个体对生活总体的认知和感受,是个体稳定的心理倾向,综合体现了个体面临生活的内外环境刺激、自己应对压力所具有的内外资源的感知,表达了个体普遍的、持久的且动态的信心感[3]。有研究表明,通过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慢性病病人心理一致感水平,且高水平的心理一致感能够调节和缓冲压力的负面影响,是改善个体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质量的重要保护因素[4-6]。近年来心理一致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影响因素的探讨,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关注心理一致感的干预性研究。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结果可作为循证护理采纳的最佳证据来源,而对于目前有关癌症病人心理一致感干预性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可行性及临床实用价值仍不明确。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分析和汇总。本研究旨在系统检索和评价国内外有关癌症病人心理一致感干预效果,以期为癌症病人心理一致感的干预提供循证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及排除标准
1.1.1 纳入标准
①研究类型为RCT,且符合Cochrane干预手册界定标准[7];②研究对象:病理学确诊为癌症(类型不限)且年龄≥16岁;③干预措施:干预组给予提高心理一致感水平的干预措施;④结局指标:心理一致感测量指标及其他结局指标。
1.1.2 排除标准
①重复发表的文献;②综述或系统评价类文献;③无法获取全文的研究。
1.2 文献检索
计算机检索中文数据库,如中国知网(CNKI)、维普网(VIP)、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万方(WanFang database)数据库和外文数据库,如PubMed、Web of Science、EBSCO、the Cochrane Library。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0年5月31日。
1.3 检索策略
1.3.1 中文检索策略
检索词为“癌、癌症、癌肿、肿瘤”“心理一致感、心理凝聚感、心理合群感、心理统一感”,以CNKI数据库为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275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