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病人喂养不耐受症状管理的证据总结
循证,指南,1资料与方法,1检索策略,2纳入与排除标准,3文献质量评价与分级,2结果,1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见图1),2纳入研究一般情况,3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结果,4证据汇总,3讨论,1食管癌术后鼻饲病人
王菊子,刘 慧,李剑慧,聂小娟,侯永超山西省人民医院,山西030001
食管癌是我国最为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1]。我国国家癌症中心在2019年发布的癌症数据统计中,食管癌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第6位,消化道肿瘤第4位。目前,手术治疗仍是食管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但是由于手术范围大、损伤大,术后病人处于高代谢、高分解状态,需要大量营养支持,以促进切口愈合和手术恢复,加之,术后常需禁食一段时间以促进吻合口愈合[2]。因此,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是食管癌术后病人早期营养支持的主要方式。美国、欧洲、加拿大及国内的指南均一致推荐了肠内营养实施的最佳时机,即病人血流动力学稳定并具有肠道功能时,需尽早(24 h或48 h内)给予一定剂量的肠内营养,避免长期禁食引起胃肠黏膜萎缩,提高病人机体免疫功能并减轻炎症反应的程度[3-4]。喂养不耐受(feeding intolerance,FI)是早期肠内营养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达30.5%~58.7%[5]。2016年美国危重症医学会和肠外肠内学会将喂养不耐受定义为:在肠内营养过程中,发生腹痛或腹泻、反流或呕吐、腹内压增高、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胃肠道出血、便秘症状。喂养不耐受常导致病人被迫暂停或终止肠内营养,易对病人的疾病预后产生不利影响[6]。因此,早期、准确地判断病人发生喂养不耐受的风险,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降低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促进病人康复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但是,国内外目前没有专门针对食管癌鼻饲病人喂养不耐受症状管理具体的、可实施的统一性标准或规范。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总结当前食管癌鼻饲病人喂养不耐受症状管理的证据,指导临床护理实践,为病人提供安全、舒适的营养照护。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索策略
系统检索JBI系统评价和应用报告数据库、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MedLine、OVID、PubMed、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base)。检索指南网站有国指南网(National Guideline Clearinghouse,NGC)、英国国家临床医学研究所指南网 (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NICE)、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Registered Nurses Association of Ontario,RNAO)、澳大利亚指南网(Australia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150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