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DDSI国际标准的分级膳食管理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中的应用
性状,1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2干预方法,3观察指标,4统计学方法,2结果,1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见表3),2两组入组时和出院时吞咽功能比较(见表4),3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3讨论,1基
谭碧海,邓颖秀河池市中医医院,广西547000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dysphagia after stroke,DAS)是脑卒中病人最常见且较为严重的并发症,若不早期治疗可造成误吸,导致吸入性肺炎、肺部感染、脱水、营养不良等并发症,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甚至致残和致死等严重后果[1-2]。研究报道,不同食物性状能刺激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吞咽过程中的神经反射,促进吞咽功能恢复[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WS/T558-2017《脑卒中患者膳食指导》[4]指出,改进食物性状是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关于如何划分食物性状,我国目前尚无相关的、较为客观的标准及具体的量化参数。临床医护人员多以蛋羹状、布丁状、糖浆状、糊状饮等传统经验进行分类。2016年国际吞咽功能障碍病人膳食标准行动委员会(InternationalDysphagia Diet Standardization Initiative,IDDSI)制订并颁布了适用于吞咽障碍者特殊食品的国际质构标准(简称IDDSI国际标准)。最近,IDDSI推出了IDDSI质构框架2.0版[5]。目前,该标准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的应用鲜有文献报道。本研究采用基于IDDSI国际标准的分级膳食管理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进行干预,旨在为脑卒中后不同等级吞咽障碍病人制定适合的膳食标准提供科学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10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意识清醒、意识清晰,能进行基础语言沟通;②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为首次发病,符合第六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卒中诊断标准[6];③能配合本次研究;④病人及家属知情自愿参与并签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有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疾病;②无法经口进食;③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④有严重心、肝、肾等器官或系统的严重疾病;⑤依从性差的病人。将2019年1月—2019年12月的50例病人设为对照组,2020年1月—2020年12月的50例病人设为观察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99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