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循证护理》 > 2021年第16期
编号:80985
16种干预措施减轻儿童针刺操作性疼痛效果的网状Meta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21年11月23日 循证护理 2021年第16期
电子游戏,麻醉,1资料与方法,1纳入与排除标准,2检索策略,3文献筛选与数据提取,4文献质量评价,5统计学方法,2结果,1文献检索结果,2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3方法学质量评价,4收敛性评估与一致性检验
     张玉梅,潘久民,刘 月,曾艳丽

    成都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四川610041

    针刺性操作是儿科患儿最痛苦、最恐惧的治疗方法之一[1-2]。针刺操作性疼痛引发患儿炎症加剧[3],创口愈合延迟[4]和依从性低[5],进而增加了对药物剂量的需求,会导致更高的医疗费用和更多的药物副作用。此外,若童年时期受到持续性疼痛刺激,会对其身心健康及成长产生诸多负面影响,如疼痛敏感性增加、慢性疼痛、过度代谢和超炎症改变、心理障碍、睡眠问题以及社交学习困难等[6-7]。因此,对接受针刺相关操作的儿童进行有效的疼痛控制至关重要。然而,最新数据显示,85.6%的儿童在静脉注射、抽血、疫苗接种过程中并未接受过缓解针刺痛的措施[8]。目前,常单独或联合使用药物、非药物方法来减轻针刺操作过程中的疼痛[9-10]。然而,这些研究大多集中在评估单一镇痛法的有效性,而极少评估多种镇痛措施的对比效果。鉴于此,迫切需要对儿童针刺操作性疼痛困扰进行探索,本研究采用网状Meta分析(network Meta-analysis,NMA)的方法,分析总结现有证据,比较各种干预措施改善儿童针刺相关性疼痛的潜在有效性,确定儿童针刺镇痛的最佳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本研究将针刺相关操作定义为:出于医疗目的使用针刺的任何操作,如计划免疫、静脉穿刺、静脉内置管,肌内或皮下注射等。纳入标准:①研究对象年龄3~18岁,需进行针刺相关操作;②干预措施为针刺相关操作性疼痛的常见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③结局指标为儿童自我报告的疼痛评分,本研究将操作性疼痛强度定义为在针刺相关操作过程中或操作后立即自我评估的疼痛程度;④研究类型为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⑤文献以中文或英文发表;⑥排除重复发表的文献。

    1.2 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PubMed、CENTRAL、EMbase、Web of Science、万方(WanFang Data)、中国知网(CNKI)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同时追溯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0年3月。检索方式均采用主题词与自由词结合,并根据不同的数据库确定检索策略。中文检索词包括“儿童/患儿/青少年”和“操作性疼痛/针刺相关疼痛/穿刺性疼痛/疼痛”。英文检索词包括:“blood/specimen/collection/infusions intravenous/injections/needles/vaccination/immunization/venipuncture/venesection/IV/intravenous/phlebotomy/puncture/venipuncture/”AND“pain/pain-management/pain-measurement/anxiety/discomfort/fear/distress”AND“child/ adolescent/toddler/preschool/kid/schoolchild/juvenile/preadolescent/puberty/pubescent/secondary school/high school” AND “random”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67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