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感知在慢性病领域的研究进展
病人,水平,1风险感知的概念,2疾病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1社会人口学因素,2疾病相关因素,3心理行为因素,3风险感知在国内外慢性病领域的研究现状,1高血压病人的风险感知现状,2糖尿病病人的风险感知现状,3心脏病病人的风险感知现状
黄 蕊,李云峰,马慧玲,郭 丽,季 吉1.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山东271016;2.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3.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慢性病全称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缺乏确切病因证据,且迁延不愈的疾病的概括性总称,是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1]。慢性病病人的风险感知是指人们对威胁自身健康及危险因素的主观体验和感受[2],其风险感知水平受多因素影响。有研究指出,人们的风险感知水平会影响其健康行为的改变,高估风险会导致个体长期处于恐惧、紧张的状态,可能会忽视风险信息的影响,并带来相应的身心损害[3];而低估风险则会导致个体不太可能采取并遵守预防行为,影响个体应对危险因素的积极性[4]。同时,有研究发现,长期处于慢性紧张应激状态会使个体认为社会充满风险,反而会有效应对各种危害事件[5],高风险认知会激励人们采取增加保护性行为或改变原有的危害行为来减少危险[6]。由此可得,客观存在的风险、主观感知的风险与其健康结局之间的关系并不完全一致。有研究表明,帮助病人建立合理的风险感知,可提高护患信任度,促进病人良好的自我管理行为,有效预防和延缓疾病的发生与发展[7]。本研究拟从风险感知的概念、影响因素、对慢性病病人的影响等方面深入了解慢性病病人风险感知现状,为制定改善慢性病病人风险感知的干预措施提供策略,以提高慢性病病人带病生存质量。
1 风险感知的概念
风险感知最早是在1960年由美国哈佛大学Bauer教授[8]从消费行为的研究中提出,并将其定义为购买决策中对结果的不确定性的感知。不同领域风险感知的概念不同。王丹丹[9]在生态环境领域提出了环境风险感知的概念,即人们对面临的各种环境风险所做出的评价和自我应对。唐超等[10]从管理的角度出发,认为风险感知是风险管理者预先发现风险并对风险的发生趋势进行的预判,对信息知识了解不充分会影响人们的风险感知,并给政策制定者带来挑战。在消费领域,风险感知是指消费者对购买商品时遇到的各种风险的主观感受和体验,是影响消费者是否购买商品的重要预测因素[11]。
在疾病健康领域,风险感知的概念最早来源于Blalock等[12]对结直肠癌发生的风险感知对筛查行为影响的研究,其认为风险感知是个体对疾病易感性的主观判断,是影响健康行为和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预测因素。随后,学者对风险感知的研究不断深入。Scollan-Koliopoulos等[13]认为疾病感知包括对疾病病因、病程进展、症状、疾病可控性及疾病后果严重性的评估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437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