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循证护理》 > 2022年第3期
编号:80828
抗阻运动对大鼠血清vWF含量及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的实验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22年2月21日 循证护理 2022年第3期
内皮,1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2主要仪器及试剂,3实验动物分组,4实验方法,5指标评估,6统计学方法,2结果,1基本情况,2血栓形成情况,3大鼠血清vWF含量(见表4),3讨论,4小结
     黄欣欣,应燕萍,蒋庆娟,韦佳妮,文 萃,赵慧函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530021

    1929年,德国外科医生Werner Forssman完成了世界上首例中心静脉置管术,开启了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 CVC)的时代[1]。CVC是指经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或股静脉置入且尖端位于上、下腔静脉或右心房附近的细长、柔软中空导管[2]。每年都有上千万的CVC在全球医疗机构被应用于各类急危重症病人的支持与治疗[1]。尽管CVC优点众多,但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并发症,其中,导管相关性血栓(catheter related thrombosis,CRT)是其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CRT被定义为CVC所在静脉处发展形成的血栓[3],可导致深静脉血栓、肺栓塞以及血栓后综合征的发生,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因此,有效预防CRT的形成至关重要。CRT主要与穿刺时或留置导管过程中刺激损伤血管内皮、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病人自身状态等因素有关[4]。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是一种由内皮细胞和巨核细胞合成分泌的多聚体糖蛋白且其分泌受血流动力学的调控,在内皮细胞损伤或受刺激时被大量释放至血液循环参与生理止血和血栓形成过程,被认为是有价值的内皮损伤与血栓形成标志物[5-6]。

    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鼓励病人进行置管侧肢体的早期规律运动与锻炼以有效预防CRT形成,而非使用药物策略[7]。适度的物理运动被认为是一种有益的生理刺激,其通过增加局部血流量,加快血流速度,促进血管舒张等修复血管内皮损伤,保持内皮功能稳态以最小化血管并发症[8]。抗阻运动是指通过使肌肉收缩来对抗外部阻力,以达到肌肉质量增长,力量和骨密度增加的任何形式的运动,具有低能耗的特点[9]。临床研究证实,抗阻运动如握拳活动、握力器锻炼、抓握握力球等均能有效预防CRT的发生[10]。但目前关于抗阻运动预防CRT发生的分子机制的研究仍较少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49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