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疗法对HIV/AIDS病人焦虑、抑郁影响的Meta分析
纳米线,艾滋病,1资料与方法,1资料来源,2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3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4文献质量评价,5统计学方法,2结果,1文献检索结果,2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见表1),3纳入文献研究的质量评价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艾滋病(AIDS)病人(people living with HIV/AIDS,PLWHA)由于社会普遍偏见,常会出现恐惧、焦虑、抑郁、报复社会等负面情绪。国内外研究显示,HIV/AIDS病人普遍存在较为严重的焦虑、抑郁情绪
。有研究表明,国外HIV/AIDS病人焦虑、抑郁的发病率为15.1%~36.3%、12.7%~50.0%
,国内HIV/AIDS病人焦虑、抑郁的发病率为14.3%~51.6%、20.6%~66.3%
。HIV/AIDS病人的负性情绪会影响其抗病毒治疗效果。多项研究显示,心理干预在HIV/AIDS病人的身心健康维护中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CBT)是由Beck于20世纪60年代发展的一种有结构、短程、认知取向的心理治疗方法,主要针对抑郁症、焦虑症和不合理认知引起的心理问题。目前,关于认知行为疗法对HIV/AIDS病人焦虑、抑郁情绪的研究较多,但尚无统一的结论。本研究旨在对这些研究进行系统评价,以期为我国临床研究引进新的干预方法,为改善HIV/AIDS病人焦虑、抑郁情绪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计算机检索PubMed、EBSCO、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关于认知行为疗法对改善HIV/AIDS病人焦虑、抑郁情绪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1年4月30日。英文检索词为: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HIV、cognitive therapy、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anxiety、depression、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中文检索词为: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感染、认知行为疗法、认知疗法、行为疗法、焦虑、抑郁、随机对照试验、随机分配、随机分组、临床对照试验、临床试验。以PubMed为例,具体检索策略如下:
2007年“7·26”平塘百年特大洪灾发生后,山洪灾害防御问题引起国家防总及省、州、县人民政府高度关注,并将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工作提上议事日程。
#1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ZAKER是最早进入移动资讯领域的聚合类新闻客户端,覆盖1.6亿用户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379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