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癌症病人术后下肢淋巴水肿发生风险及预防的最佳证据总结
条目,1资料与方法,1文献检索策略,2证据纳入与排除标准,3文献质量评价,2结果,1纳入文献一般特征,2文献质量评价结果,3证据总结,3讨论,1妇科癌症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证据分析,2妇科癌症术后
下肢淋巴水肿(lower limb lymphedema,LLL)是指因为手术、放疗等因素造成淋巴管的狭窄、阻塞,甚至纤维化病变,而引起的区域淋巴回流功能障碍,最终导致下腹部和下肢的皮肤以及皮下组织的淋巴液、组织间液滞留,出现肢体肿胀。近年来,由于医学科技的发展,妇科癌症病人生存率大大提高,术后下肢淋巴水肿发病率也明显增加,据研究报道其发生率为4.3%~48.0%,是目前妇科癌症手术治疗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妇科癌症术后的下肢淋巴水肿,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可表现为患侧肢体的水肿,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肢的组织纤维化和脂肪沉积加重,使得患肢逐渐增粗、皮肤和皮下组织逐渐变硬、皮肤表面过度角化、粗糙,最终形成象皮肿。除此之外,病人自觉肢体上有不同程度的肿胀感、沉重感、麻木、刺痛,若继续发展下去则可导致病人下肢关节功能障碍,甚至出现下肢关节活动受限、行动不便,进而机体功能下降。与此同时,频发的淋巴管和周围组织炎症(丹毒、急性蜂窝织炎)也严重影响着病人日常生活
。虽然妇科癌症术后的下肢淋巴水肿不会对病人生命造成威胁,但由于肢体形态改变,不同程度地导致病人自我形象受损,自尊心受到很大的挫伤,并极易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此外,下肢淋巴水肿一旦发生,常常是终生伴随,难以治愈,给病人造成严重的生理以及心理负担
。因此,尽早识别其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与管理非常关键。
调查证实,宫颈癌病人手术治疗后的下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为2.3%~47.6%
,并且针对危险因素的研究尚未达成一致意见
。而Tada等
对妇科癌症病人深入研究后指出,虽然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水肿的发生率与手术步骤无关,但放射性治疗可引起淋巴系统的损伤,从而导致淋巴水肿发生。但是,目前对妇科癌症手术治疗后下肢淋巴水肿发生情况以及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较少,危险因素并不完全统一。仅有研究人员指出,宫颈癌病人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主要风险因素包括年龄、持续站立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以及术后辅助放疗
。本研究运用循证的方法,对妇科癌症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进行证据分析总结,以明确妇科癌症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其发生和相应干预对策,从而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为进一步临床筛查和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干预提供重要依据。
众所周知,我国的文字属于象形文字,而对“酒”字的演变进行考察后不难发现,酒字的甲骨文中就包含了陶罐的表现形式,也就是说,在酒出现的初期,就是被保存在陶罐之中的。
复杂工程在多年的实践作业中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561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