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脱离术后病人体位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1体位依从性的相关概念及意义,2RD术后病人体位依从性现状,3RD术后病人体位依从性的影响因素,1病人因素,2舒适度改变,3医务人员因素,4RD术后体位不依从导致的不良结局,5提高RD病人术后体位依从性的干
覃婷婷,黎 琴1.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530001;2.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
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RD)是指视网膜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的分离,根据其发病的原因分为孔源性、牵拉性和渗出性[1],是导致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2],也是临床上常见的致盲性眼部疾病[3]。在不同的人群中,其发病类型及发生率也存在差异。Agarkar等[4]对接受白内障手术的326例16岁以下儿童进行回顾性研究发现,儿童白内障术后5年RD的发生率为2.5%;发生RD的风险是未进行白内障手术病人的4倍[5]。Daien等[6]对法国普通人群进行4年的研究发现,其患RD的风险为0.99%。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在近视人群中更为常见。Ullrich等[7-8]研究显示,在人群中RRD的发生率为6.3/10万~17.9/10万,而近视人群RRD的发生率会随着近视度数的增加而增加。研究显示,我国每年有9 000~10 000例RRD新增病例,住院率为眼科住院病人12%~21%[9]。目前,通过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或惰性气体填充术是治疗视网膜脱落的最有效方法,其复位率高达90%[10-11]。但该手术的术后康复对病人体位有着严格的要求,术后需要保持裂孔处于最高位,常采取的卧位有俯卧位、侧卧位以及头低位。病人需要每天保持面部向下体位8~16 h,持续2~4周[12],长时间的被迫体位,会造成病人的舒适度明显下降,导致病人术后体位依从性下降,延长康复速度。本研究拟针对视网膜脱落术后病人体位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干预措施进行归纳综述,以期提高视网膜脱落术后病人的体位依从性,促进康复。
1 体位依从性的相关概念及意义
1976年Sackett将“依从性”一词引入医学领域。1978年Haynes定义的依从性被引用最多,“一个人的行为(包括药物服用、饮食建议或改变生活方式等)与疾病治疗或健康建议的一致程度”。依从性低会导致治疗方案效率降低,增加医疗费用支出,甚至影响公共卫生健康安全[13]。本研究中体位依从性是指RD术后病人体位与医务人员建议体位的一致程度及持续时间,即病人在住院期间及出院后,通过医务人员指导,病人保持正确体位,每天8~16 h,持续2~4周,促进视网膜闭合。
2 RD术后病人体位依从性现状
通过手术注入玻璃体内的硅油或气体上浮,以顶压脱离的视网膜并使其复位,因此术后要求病人始终保持裂孔处于最高位,减少硅油进入前房,眼内气体与晶体、角膜内皮接触的概率[14]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63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