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危重症病人院内转运的循证实践
医护人员,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研究方法,3统计学方法,2结果,1一般资料(见表3),2证据应用前后医护人员危重症病人转运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3证据应用前后医护人员对审查指标的执行情况,4证据应用前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见
陈青青,张 婷,朱跃玲,李 琼厦门长庚医院,福建 361028
急诊危重症病人为了获得更好的诊疗需要进行院内转运,而这类病人具有病情危重、变化快、需要多种生命支持方式及转运仪器设备多等特点,增加了转运的风险[1-2]。研究表明,危重症病人院内转运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呈现高发状态。Swickard等[3]研究表明,美国每1 000例危重症病人转运中有27.7%的不良事件发生,其中低氧血症的发生率最高。Parmentier-Decrucq等[4]在法国1所区域及教学医院调查研究表明,危重症病人转运的不良事件发生为45.8%。而在我国,在一项多中心的研究中显示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达79.8%[5]。因此,如何确保危重症病人转运安全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多项研究表明通过制定转运检查单、质量改善措施或完善转运流程等方式可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6-10]。指南及共识[11-13]也提出规范危重症转运的流程及方案以确保安全。本研究旨在整合国内外关于危重症病人转运的最佳证据,应用证据临床转化模式,将最佳证据应用于急诊危重症病人转运中,以提升病人安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厦门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2020年5月1日—2020年7月31日收治的111例危重症病人为基线调查组,2020年9月1日—2020年11月30日收治的121例危重症病人为证据应用组。纳入标准:急诊科收住重症监护室(ICU)病人。排除标准:年龄0.05)。纳入医护人员共计30人,其中医生7人,护士21人,呼吸治疗师2人;医生年龄(40.60±8.51)岁,急诊年资(12.12±4.48)年,副主任医生2人,主治医生5人;护士年龄(29.52±3.27)岁,急诊年资(7.31±2.88)年,主管护师3人,护师14人,护士4人;呼吸治疗师年龄(31.10±1.27)岁。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复旦大学循证护理中心提出的“证据临床转化模式图”进行推展,主要包括准备、实施、评价及维持4个阶段[14]。
1.2.1.1 成立循证实践小组
小组成员包括1名医生、3名护士,2名经过循证系统培训的人员对小组其他成员进行循证实践核心内容及知识转化概念的培训。
1.2.1.2 构建PIPOST
采用PIPOST模式将临床问题结构化,研究对象(population,P)为急诊危重症病人;干预措施(intervention,I)为急诊危重症病人转运管理,包括规范流程、转运标准作业等干预措施;专业人员(professional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76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