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病人社会支持与感知控制现状及其影响的研究进展
因性,个体,1社会支持与感知控制的概念,2感知控制,2社会支持与感知控制的测评工具,1社会支持测评工具,2感知控制测评工具,3社会支持与感知控制的相关性,1社会支持影响感知控制,2感知控制反作用于社会支持,4
刘婷婷,程胜娟,杨淑怡1.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 230012;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慢性病是指起病隐匿、病程长、病情迁延不愈的非传染性的、躯体性疾病,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心力衰竭、冠心病等)、神经系统疾病(脑卒中、癫痫等)、恶性肿瘤及慢性呼吸道疾病等[1]。据研究表明,截至2015年我国明确诊断的慢性病病人达2.6亿人,慢性病死亡人数达到全国死亡人数的86.6%,慢性病负担占全国疾病负担的70%[2]。社会支持是外部环境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疾病对病人心理及生理造成的损害,影响病人对疾病的认知及行为。感知控制是指病人相信自身拥有调控疾病的能力与信念,可以调节病人的认知、情绪与行为,是一项重要的积极心理学变量[3],在慢性病长期治疗过程中,病人自身对疾病控制的信念比实际控制更重要,有利于增强病人治疗的信念和身心健康。本研究就慢性病病人感知控制与社会支持现状及影响予以综述,为提高病人社会支持及感知控制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1 社会支持与感知控制的概念
1.1 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最初来源于精神病学的研究,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正式作为专业概念被提出来。但由于各研究视角的关注点不同,其内涵并未达到统一。综合不同学者的定义,社会支持指个体获得各方面的物质支持、情感支持以及信息支持[4],是一种实际客观的资源或者个体所接受的一些情感上的支持与主观体验[5]。
1.2 感知控制
感知控制也被译为控制感、掌控感、知觉控制、感知控制力等。感知控制的相关研究最早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目前关于感知控制的研究已经广泛应用在慢性病中。关于感知控制的定义,不同研究者从不同的研究视角给予其不同的定义和解释,从能力角度看,类似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即个体对完成某一活动能力的判断、信念和自我控制。从归因角度看,与Rotter的“控制源”理论相似,指对某一事件的倾向性态度。Skinner把上述理论整合,进一步发展成为感知控制[6]。国内学者认为感知控制是与客观控制相对的一种主观控制知觉,是环境与个人实际具有的控制条件,是个体对控制的一种感知、感受或信念[7]。
2 社会支持与感知控制的测评工具
2.1 社会支持测评工具
社会支持评估量表主要包括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8]、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9]等。其中,PSSS量表是由姜乾金等修订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55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