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循证护理》 > 2023年第5期
编号:80074
慢性病病人照顾者获益感的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23年4月5日 循证护理 2023年第5期
负性,疗法,1相关概念,2理论框架,1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theory,SDT),2压力-应对理论(stressandcopingtheory),3照顾者获益感概念框架,3评估工具,1照顾者获益感
     林晓园,周晓舟,梁云芳

    1.广东药科大学护理学院,广东 510315;2.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显示[1],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其中罹患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等为主的慢性病病例数量明显增加。慢性病具有病因复杂、反复发作、病程迁延难痊愈等特点。有研究显示[2],病人同时患有2种及2种以上的慢性病患病率为41%。与慢病共存的临床特征,不仅对病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同时也对病人照顾者提出了更高的照护要求,而长时间的照护给照顾者带来的照顾负担、压力、焦虑及紧张等负性情绪不容忽视。近年来,随着积极心理学的深入发展,研究者逐步认识到消极事件除了产生负性结局外,还会带来积极影响[3],获益感(benefit finding)就是其一,它能激发个体对压力事件进行积极的重新评价,从而提高其照护能力,促进病人的病情向好转归。因此,本研究就慢性病病人照顾者获益感的概念、理论框架、评估工具、影响因素、干预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为探究慢性病病人照顾者获益感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 相关概念

    获益感,又可译为“益处发现”“意义发现”,指个体从不幸或创伤事件中感知的,涵盖个人、社会、心理以及精神层面的一种认知和行为应对过程。目前对于照顾者获益感的概念尚无统一定论,国内学者根据不同慢性病特征给出不同定义。李莉莉[4]指出,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照顾者的疾病获益感是当个体面对不良事件时的积极变化感知,包括对生命的理解与感悟、个人提升、积极改善家庭关系、健康行为转变等。梅永霞[5]通过质性访谈更深入挖掘其内涵,并将其定义为照顾者在照顾病人过程中感知到的个人心理、精神意义和社会益处,包括照顾的积极感受和感知到的各种成长。虽然不同学者定义不同,但都侧重于照顾者在长期照护过程中感知到的益处和成就感,是积极心理学在疾病照顾者人群中的体现。

    2 理论框架

    2.1 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SDT)

    自我决定理论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Deci和Ryan创立,它是指个体在满足自身基本需求和对外部环境作出综合判断的基础上,自发和主动地对自身行为作出决定的理论。该理论将人类基本心理需要分为相关性需要、能力需要、自主性需要[6]。在此基础上,根据自我决定程度及来源方式不同,可将个体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外部动机和无动机,在内部动机驱动下个体会体验到更高的自我决定感,促使个体转化为更长久、更主动的行为管理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120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