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例静脉穿刺困难病人CT增强扫描时碘对比剂重度皮下外渗的护理
氯化钠,注射器,1临床资料,2处理方法,1患肢抬高,2硫酸镁联合地塞米松24h内保湿冷敷,3讨论,1外渗原因,2碘对比剂皮下外渗的治疗,3外渗的预防
毛元红,郭 丽,陆菊花,周 曙,袁爱红,张鸿飞,杨 红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226000
增强CT扫描是临床常用的影像辅助检查技术,全球每年约3 800万例病人接受该项检查,且检查人数呈逐年递增趋势[1]。增强CT常用的碘对比剂具有高渗透压、高黏滞、高浓度的特征,进入人体后利用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对药物的吸收差别形成的影像,对病变的性质与范围进行定性与鉴别诊断,指导临床医师确定最终的治疗方案。增强CT扫描时通常需建立外周静脉通路,运用高压注射器瞬时、高压、快速地将碘对比剂注入人体,通常注射速率为2~6 mL/s。高压注射碘对比剂后可能会产生各种不良反应,如一过性的恶心、呕吐、荨麻疹、喉头水肿、静脉外渗、空气栓塞、碘对比剂外渗等[2]。碘对比剂外渗是一种较严重的不良反应[3],指在增强扫描时碘对比剂未进入预期的血管内,而是漏出至血管外组织,如皮下、神经、肌肉组织等,组织间隙因渗透压梯度改变,使细胞内水分转移至组织间隙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据报道,碘对比剂外渗发生率为0.04%~0.45%[4-5]。按照外渗碘对比剂的量分成轻度外渗(50 mL)[6]。研究显示,碘对比剂外渗后会造成穿刺侧肢体软组织肿胀,压迫相应的血管造成肢体缺血、坏死,严重者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造成截肢、残疾,增加家庭和社会的负担,给病人造成极大的痛苦;同时可能引发护患纠纷,经济赔偿,对医护人员的身心造成极大伤害,同时导致病人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支出增加等,甚至还会影响病人疾病的诊断、治疗、抢救等,最终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和生命安全[7]。2019—2022年我院发生了3例穿刺困难静脉病人CT增强扫描时碘对比剂重度皮下外渗,经有效的治疗病人完全康复,未发生皮肤损伤、坏死,无肢体功能障碍、骨筋膜炎等并发症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36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