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循环心脏外科手术病人气管插管拔除后早期饮水的临床实践研究
口渴,1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2方法,3评价指标,4质量控制,5统计学方法,2结果,1两组病人一般资料(见表1),2口渴程度,口唇黏膜湿润度评分(见表2),3饮水不良反应发生率(见表3),4饮水时
刘 翠,朱福香,张丛丛,宫 慧,袁美玲,孔 娜,崔振泉,魏丽丽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山东 266000
伴随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以及致病因素的普遍暴露,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据报道,我国心血管疾病现患病人数高达3.3亿例[1]。心脏外科手术作为治疗严重、复杂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手术过程复杂且有较高风险,而其中大部分需要在体外循环支持下行全身麻醉手术。据统计,2021年全国725所医院共开展心血管外科手术量为278 056例,其中体外循环下手术总量占比63.5%[2]。体外循环作为心脏外科直视手术必不可少的辅助技术,可替代心肺功能以保证手术实施,但其为非生理性循环状态,对人体会产生复杂多样的影响[3]。加之术前禁食、禁水,术中麻醉用药、气管插管、失血利尿,术后早期出入量负平衡管理等多种因素,导致口渴感是心脏手术后病人最普遍存在的主观感受之一[4-5]。相关研究表明,心脏术后病人主诉口渴率高达100%,病人迫切需要饮水的主诉远超术后疼痛[6-7]。以往传统观念为了保障病人安全,拔除气管插管后4~6 h病人才可适量饮水,进一步加重其口渴程度。口渴不仅增加病人口唇干裂等不适症状,口腔舒适度差,会影响病人住院满意度,延长住院时间[8],同时病人长时间处于口渴的应激状态下可导致病人心理产生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引发病人躁动,甚至发生谵妄,会增加引流管道滑脱、血压升高等一系列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9]。多项研究[10-11]结果表明,全身麻醉术后病人早期经口少量饮水,可明显降低病人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是缓解病人口渴最有效的方法。Leder等[12-13]的研究认为,病人在拔管后1~4 h可立即进行吞咽功能筛查评估,筛查无吞咽障碍的病人可恢复经口饮水。但目前研究多针对普通全身麻醉下的胃肠道、骨科以及胸腔术后病人,关于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心脏术后气管插管拔除病人的早期饮水研究较少,本研究对该类病人早期饮水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进行研究,以期为体外循环全身麻醉心脏术后病人制订更具针对性的饮水管理方案提供理论及临床实践参考。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山东省青岛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血管外科重症监护室于2022年3月1日—5月31日行体外循环心脏外科手术的病人123例作为对照组,选取于2022年6月1日—9月30日行体外循环心脏外科手术的病人120例作为观察组。纳入标准:1)体外循环心脏术后顺利拔除经口气管插管的病人;2)年龄≥18岁;3)拔管时已恢复清醒状态且可以主动配合;4)无吞咽障碍史;5)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愿意参加本研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164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