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 2015年第10期
编号:1429321
中医脾虚证与线粒体的相关性
http://www.100md.com 2015年3月20日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第10期
运化,脾气,1脾的生理学功能,2脾虚,3小结
     游艳婷,金丽琴

    (温州医科大学 检验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

    ·综 述·

    中医脾虚证与线粒体的相关性

    游艳婷,金丽琴

    (温州医科大学 检验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

    脾为仓廪之官,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运化水湿、统摄血液。在既往关于脾生理学意义与脾虚相关的研究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了脾虚与线粒体二者之间在病理和治疗方面的相互关系。

    脾生理学功能;脾虚;线粒体;综述文献

    在中医理论中,脾为仓廪之官,后天之本,它的生理功能主要包括两个,分别为主运化水谷精微、运化水湿与统摄血液,笔者在查阅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相关文献,发现了脾虚对脾的各项生理功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该影响体现在线粒体结构与功能的改变,结合两者的关系期待可以更进一步揭示脾的各项意义。

    1 脾的生理学功能

    1.1 脾主统血 脾主统血,指的是血液在脉中通过脾气的统摄、控制,以达到正常运行而不逸出脉外的现象。再者,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可以将水谷精微通过脾的转化而成为身体气血与动力的来源。关于中医中认为的血的产生,古籍早有提出。《灵枢·决气》中提到:“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指出脾对于血的产生有着重要的相关性[1]。《内经》与《难经》是“脾主统血”思想最早的发育摇篮。医家薛己是古籍中查阅到的最早提出“脾统血”理论的第一人,他在《内科摘要》中写到:“脾统血,肺主气,此劳伤脾肺,致血妄行,故用前药健脾肺之气而嘘血归源耳!”。

    此后,历代医家们在总结前辈们思想后提出了“脾统血”理论是在认识“脾裹血”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观察,发现出血病证多有脾虚表现,从而反推在生理情况下,认为脾气旺盛则可统摄、保持脉内的血液正常运行而不外溢,二者是相互影响,相互合作的[2]。

    1.2 脾主运化 脾主运化,这里的运化我们认为包含两种,运化水谷精微和运化水湿。所谓运化,指的是脾在对水谷精微的消化吸收和能量代谢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3]。有学者发现,5-羟色胺(5-hydroxyt ryptamine,5-HT)作为胃肠系统中的一种关键神经递质和调节物,约占体内总量的90%,分布极其广泛,主要作用为抑制胃酸分泌、促进胃肠道的蠕动以及胃蛋白酶的分泌等。在大鼠脾气虚胃肠溃疡模型中,赵素贤等[4]、黄河等[5]专家发现结肠组织中的5-HT及其受体二者在疾病的发生过程中有着相互协同增加的作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803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