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 2016年第1期
编号:1429252
假性deta波时限在室性期前收缩中的诊断价值
http://www.100md.com 2016年4月6日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6年第1期
心内膜,心外膜,1资料和方法,2结果,3讨论
     李卓远,林加锋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 温州 325027,1.心电图室;2.心内科)

    假性deta波时限在室性期前收缩中的诊断价值

    李卓远1,林加锋2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 温州 325027,1.心电图室;2.心内科)

    [摘 要]目的:探讨假性deta波(PdW)时限在不同位置的室性期前收缩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7例接受射频导管消融治疗患者的临床及电生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位置室性期前收缩PdW的时限。结果:①起源部位分布:13例(占13.4%)起源于左心室心内膜,52例(占53.6%)起源于右心室心内膜,27例(占27.8%)起源于主动脉窦,5例(占5.1%)起源于心大静脉。②4组不同有效靶点室性期前收缩的PdW时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心外膜(主动脉窦和心大静脉)起源的室性期前收缩的PdW时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起源部位将室性期前收缩分为心内膜和心外膜起源,其PdW的时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比较PdW的时限,可以区分心内膜和心外膜以及主动脉窦和心大静脉起源的室性期前收缩。

    [关键词]假性deta波;室性期前收缩;心内膜;心外膜

    大部分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起源于左右心室流出道[1],但由于近年来导管消融水平的提高,发现部分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起源于心外膜的主动脉窦和心大静脉[2-3]。假性deta波(PdW)时限定义为胸前导联最早心室激动至最早曲折的时间。最早由Berruezo等[4]提出,是区分心内膜或心外膜起源的室性期前收缩的标准之一。但是对不同部位起源的室性期前收缩的PdW时限,国内外文献鲜有报道。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97例室性期前收缩患者的腔内心电图的PdW时限,探讨其对于不同位置室性期前收缩的诊断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97例接受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并成功的患者,男45例,女52例,年龄23~78岁,平均(50.69±27.31)岁。根据消融时的有效靶点的X线定位分为4组:左心室心内膜组(13例),右心室心内膜组(52例),主动脉窦组(27例),心大静脉组(5例)。并根据其起源的位置不同分为心内膜组(65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18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