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 2019年第2期
编号:1428539
膜微粒抑制缺氧无血清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凋亡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月24日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第2期
预处理,染色,1材料和方法,2结果,3讨论
     金培峰,姜盛,翁家侃,2,王磊,丁露,赵凯翔,孙成超

    (1.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心胸外科,浙江 温州 325015;2.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心胸外科,浙江 杭州 310000;3.温州医科大学 机能中心,浙江 温州 325035)

    研究表明在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后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能够有效改善心功能[1-2]。由于MI部位的缺血缺氧,在细胞移植后的24 h后BMSCs的凋亡率达到了37.3%,使细胞移植的治疗效果受到严重影响[1],虽然通过基因转染、添加生物因子能提高BMSCs的抗凋亡能力[3],但存在潜在的致癌、细胞毒性的等缺点。因此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提高BMSCs抗凋亡能力的方法,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细胞膜微粒(microparticles,MPs)是细胞在激活或凋亡过程中从细胞膜上释放的直径0.1~1.0 μm的膜包裹的小囊泡,包含着原来细胞中所含的多种信号分子、膜脂类、细胞因子、miRNA、DNA、RNA、蛋白质等物质,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4]。如血液循环中的血小板MPs、内皮细胞MPs,淋巴细胞MPs等在促进血管新生、内皮祖细胞的分化、抑制靶细胞的凋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5]。本研究利用MI后血液循环中的MPs来预处理BMSCs,提高BMSCs的抗凋亡能力,从而改善BMSCs移植治疗MI的效果。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动物:32只雌性SD大鼠(体质量200~220 g)用来制作MI模型;3只雄性SD大鼠(体质量60~80 g)用来培养BMSCs。实验动物均由温州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动物使用批准号为SCXK(浙)2015-0001。

    1.1.2 主要试剂:IMDM培养基(美国Gibco公司),胎牛血清(美国Gibco公司),AnnexinV/PI凋亡流式试剂盒(美国BD公司),胰酶(美国Sigma公司),厌氧产气袋(日本三菱公司),AZD5363(上海碧云天公司)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32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