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呼吸内科 > 肺循环疾病 > 肺栓塞
编号:13742695
肺栓塞的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及临床应用(1)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2月1日 《维吾尔医药》 201212
     [摘要]肺栓塞的影像学检查很多,过去主要依靠核素扫描及肺血管造影检查,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的出现及强大的图像后期处理功能的应用,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肺动脉栓塞的影像诊断中逐步占据主导作用。

    关键词]肺栓塞;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血管造影术

    肺动脉栓塞(Pulmoxmy Embolism,PE)为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疾病,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和病理生理特征,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常见病,早期诊断至关重要。目前,在各种对PE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中,公认的金标准是选择性肺动脉造影,但由于其有创伤性(并发症发病率约4%,死亡率约0.2%)设备限制,未被用于常规检查[1]。随着螺旋CT、特别是多层螺旋CT技术的发展,大量围绕CT肺动脉造影(CTPA)对PE诊断价值的研究在全世界多个研究中心开展,CTPA对PE诊断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对大多数急性PE病人,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MSCTPA)能取代肺动脉造影[2],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 百拇医药
    1 技术方法

    1.1扫描前患者准备

    扫描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紧张情绪。并预先训练好患者正确的呼吸配合方法,即平静呼吸后屏气以防止患者因屏气能力不足而产生呼吸移动伪影,造成图像重组时大的阶梯或错层状伪影,影响重组图像的质量。一般采用1次屏气法完成扫描。

    1.2合适的扫描参数和方法

    图像质量易受扫描层厚、重建间隔、螺距、电压、电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多平面重组技术不仅需要横断位原始图像间有重叠,而且对层厚有一定要求。薄层扫描及重建可以提高空间分辨力,降低部分容积效应,进而提高CTPA对外周肺动脉的显示能力。原始图像层厚越薄重组图像立体效果越好,诊断准确率及可信度越高,层厚越厚,重组图像越容易出现阶梯伪影,Z轴分辨率也越差。多层螺旋CT由于增加了探测器的排数,短时间覆盖大范围,因而提高重组图像的Z轴分辨率,甚至获得各向同性图像,使MPR图像质量大幅度提高。
, http://www.100md.com
    1.3合理的扫描方式检查体位

    疑肺动脉栓塞的病人,患者仰卧于检查床上,两上臂上举,足抬高约30cm。平扫时从肺尖至肺底进行常规扫描,层厚10mm。增强时扫描范围则应从隔上到主动脉弓水平,由足侧向头侧方向扫描。因正常呼吸时肺底活动度最大,肺尖部最小,扫完肺底部层面可以减少患者屏气能力的差异所致扫描后期呼吸运动伪影[8],同时还可以避免早期肺血管内高浓度对比剂掩盖小的血栓和上腔静脉高浓度对比剂周围产生条状伪影,影响上肺血管观察。联合CTPA与CTV,只需1次注药,既能满意显示肺动脉,还可观察静脉栓子的来源及深部血管的情况,从而减少了患者的费用支出。

    1.4增强扫描技术

    非离子型对比剂用量1.5ml/kg体重,总剂量不超过100~150m1[8]螺旋CT增强扫描开始时间由循环时间决定,从正常肺动脉的时间——密度曲线看出,肺动脉内对比剂峰值时间为17s,若有肺动脉梗阻或狭窄峰值时间约为22s,比正常迟5S[9]。采用高压注射器,注射流率3ml/s。
, http://www.100md.com
    1.5图像分析方法

    采用工作站上阅片。采用电影(cine)播放,连续观察上下层面,选择适当的窗宽和窗位(肺窗WW500Hu,WL~700Hu,纵隔窗:WW350Hu,WL40Hu),应用多层面重组(MP V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描绘(VR),肺动脉仿真内窥镜(CTVE)等细致、全面显示病变血管的栓塞分布及形态。

    2 临床应用

    肺动脉栓塞是常见病、多发病,死亡率约20~30%,及时抗凝治疗可使死亡率下降至8%[3],正确及时的诊断是关键。影像学检查是PE最主要的确诊手段,自1992年Remy Jardin等[10]首先应用螺旋CT诊断肺栓塞以来,许多研究人员相继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认为螺旋CT肺血管造影能可靠显示肺动脉2~4级分支中的栓子。1999年Remy Jardin等[11]总结了20世纪90年代文献应用螺旋CT肺血管造影对肺栓塞诊断的评价,敏感性为75~100%,特异性为80~100%。因此,随着CT技术的进步,CT在PE的诊断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CTPA作为无创性血管造影技术已逐渐成为一线的检查手段,尤其近期多层螺旋CT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诊断水平。MSCT较单层螺旋CT有以下优势:①MS CT明显提高了扫描速度和空间及密度分辨率,可达到亚毫米的分辨率,且整个肺部扫描可在一次闭气,数秒内完成,能够显示第6级肺血管分支的血栓[4];②MS CT能够使重建层厚达到1.25mm,从而减少血管的部分容积效应。③由于扫描速度提高,心电门控技术的应用,靠近心脏、大血管的波动伪影可以有效避免。④我们采用层厚1.25mm,0.625mm间隔,进行MIP、SSD、VR、CTVE等血管重建时具有良好的各向同性,可方便任意平面的重建,而图像质量一致,避免了“台阶样”改变。
, 百拇医药
    要正确诊断PE,熟知肺动脉的解剖学特点及SCTA的影像学特点是十分必要的。肺动脉起自右心室的肺动脉圆锥,经肺门入肺后随支气管伴行并逐渐分支,通常情况下,肺动脉总是与相应支气管伴行(左上叶的段及舌叶动脉段起始段除外),而肺静脉不与支气管伴行。因此,可用肺窗及纵隔;窗连续交替观察的方法,正确区分肺动静脉。另外,调节窗宽窗位,最大限度地显示肺动脉,这样较小的栓塞才不会被掩盖。还有肺门淋巴结及血管间连接组织常被误认为PE[5],肺门及肺内淋巴结因无完整包膜,相邻肺动脉强化时可衬托出相应的边缘,易误诊为大血管PE,但连续多层面观察,适宜选择冠面、矢面及斜面可区分这些组织是位于血管腔内还是腔外。

    参阅文献[6、7]肺动脉栓塞的CT表现包括直接和间接征象。直接征象:①中心性充盈缺损,栓子位于血管腔中央,四周有造影剂环绕,即“轨道征”,这种征象是急性PE的重要征象,经及时溶栓治疗,栓子多能溶解;②附壁性充盈缺损,栓子紧贴血管内壁分布,栓子内侧呈环形凹向或凸向血流,尤其好发于血管分叉处,为亚急性或慢性肺栓塞的表现,提示血栓已被肉芽组织机化,溶栓后栓子不能完全消失规则,其旁可见造影剂充盈。③部分性充盈缺损,栓子位于血管腔内,大小形态不规则,其旁可见造影剂充盈;④完全性充盈缺损,肺动脉分支完全阻塞,其远端血管内无造影剂充盈,常伴有相应肺段的梗死,表现为楔形高密度影,图像呈磨玻璃样渗出,尖段与相应的肺动脉相连。PE的间接征象:①肺纹理稀疏;②肺梗塞灶形成;③肺动脉高压;④Westermark征:接近栓子近侧肺血管增粗而远段肺血管纹理变细或缺如;⑤心脏扩大,右心功能不全,胸膜肥厚、胸腔积液。, http://www.100md.com(张雪)
1 2下一页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呼吸内科 > 肺循环疾病 > 肺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