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 20134
编号:13735170
浅析脑出血的临床病理生理(1)
http://www.100md.com 2013年4月1日 《维吾尔医药》 20134
     摘要: 脑出血患者于发病后有继续出血现象,这种现象可导致早期病情恶化。脑出血后血肿分解释放多种活性物质对脑组织具有损害作用,可表现为局部脑血流和代谢的变化、脑水肿、血脑屏障的损害及对脑细胞的毒性损伤等诸多方面。

    关键词: 脑出血;病理生理;脑水肿

    脑出血的发生率、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目前临床上除运用传统脱水药外,治疗手段较少。人们希望通过对脑出血病理生理机制的进一步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依据和方法。本文就脑出血后脑内血肿病理的重新认识,尤其是局部脑血流的变化、脑水肿、血脑屏障的改变和脑细胞的毒性损伤等方面作一综述。

    1局部脑血流的变化

    实验研究发现,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的血流可出现短暂下降,其下降程度与血肿大小呈正相关。在出血量相同的情况下,随着时间的延长局部脑血流(rCBF)一般也逐渐下降。脑出血后虽存在缺血,但梗死的出现取决于缺血程度和持续时间。实验表明,猴脑血流下降至10~12ml/(100g·min)达2~3h才出现梗死,而血流量在25ml/(100g·min)时,即使持续较长时间也不会出现梗死[1],而脑出血后脑血流的改变均在缺血性损害的阈值15~20ml/(100g·min)以上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2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