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输尿管梗阻性病变的诊断(2)
第1页 |
参见附件。
3、总结 多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包括VR、MIP、CPR、MPR;VR可获得类似IVP的3D图像,直观显示泌尿系统整体,对输尿管结石显示效果较好;MIP利用最大密度重组,图像对比度较好,对肾结石显示效果优于VR,但MIP立体感不及VR;有造影剂时,结石易被掩盖。MPR利用轴位图像后处理获得冠状位、矢狀位或任意角度平面图像,操作简单方便,但不能连贯显示泌尿系统。CPR利用输尿管内积液或造影剂与周围组织形成的对比,沿输尿管走形描点可以勾画出输尿管全貌,对输尿管病变定位、定性更准确,但繁琐耗时。VR与CPR不需要CT增强就能显示管腔内结构和管壁情况,所以应多多运用;VR观察扩张输尿管、肾盂的整体形态和梗阻部位,CPR观察梗阻部位特征及邻近解剖关系。多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能清楚显示输尿管病变大小、形态,与周围组织解剖关系,明确梗阻性质,对输尿管病变的定位、定性更加直观和准确;随着县级医院多排螺旋CT的普及,多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应用的越来越成熟,以VR、CPR为主导的成像技术应广泛的推广与应用于其它疾病的临床诊断中。
参考文献:
[1]白人驹,张雪林。医学影像诊断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443。
[2]Dillman J R,Caoili E M,Cohan R H.Multi-detector CT urography:a one-stop renal and urinary tract imaging modality[J].Abdom Imaging,2007,32(4):519-529.
[3]王志群,李坤成,王亮,等。64层容积CT尿路造影对输尿管梗阻性病变的诊断价值[J]。放射学实践,2007,22(8):836-839.
[4]唐翠松,汤光宇,李伟,等。64层容积CT尿路造影对输尿管梗阻性病变的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2,28(1):65-68.
[5]曾惠良,朱新进,欧卫谦,等。多排螺旋CT泌尿系成像在输尿管病变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09,7(3):58-60.
[6]安瑞馥,张国安,李原学。多排螺旋CT尿路造影诊断肾盂输尿管交界部狭窄。中国CT和MRI杂志,2009,7(1)。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