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 2013年第9期 > 正文
编号:12817818
全身麻醉深度监测研究的新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13年9月1日 维吾尔医药2013年第9期
     摘要: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麻醉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各类局部麻醉药以及全身麻醉药物在临床的各类手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在进行全身麻醉时,患者的麻醉深度以及意识状态很难判断,常常发生各种突发的医学事故对患者造成很大的伤害,因此对患者进行麻醉深度监测是麻醉技术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主要针对目前全身麻醉深度监测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从而探讨全身麻醉深度监测的新进展。

    关键词:全身麻醉;深度监测;新进展

    全身麻醉的作用机理主要是麻醉药进入人体的静脉血管从而抑制中枢神经运动,使患者从意识清醒的状态转变成意识消失的状态,从正常呼吸转变为停止呼吸,从而减轻患者在手术进行的过程中的疼痛感。很显然在全身麻醉的诱导过程中,患者的生命功能是有很大的变化的,在此过程中医师是无法正确判断患者的麻醉深度以及意识状态的,特别是现在的麻醉药物中添加了肌松药物以及镇痛剂等药物,传统的血压、心跳频率、呼吸以及瞳孔等意识体征,已经无法准确地反映患者的麻醉深度。因此医学界对于全身麻醉深度监测的研究重点转移到了脑电活动方面,虽然相对于传统的意识体征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监测也不是十分完善,目前在脑电图的基础上,对人体的神经调节以及体液调节进行了新的研发,更加完善了麻醉深度监测工作,本文主要对近年来麻醉深度监测方法进行综合论述。

    一、全身麻醉的过程分析

    经研究证实,历史上已知的最早使用麻醉类药物的医学家是华佗,因麻醉药物的诞生,减轻了许多患者的手术痛苦,由于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麻醉类药物得到广泛应用,全身麻醉与局部麻醉技术广泛应用与各种手术诊疗中。在进行全身麻醉时,患者很难保持意识的清醒,因此,医生很难辨别患者的生命体征,极易出现手术事故,从而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研究全身麻醉诊疗过程十分重要。

    在医生开展手术工作时,麻药效力维持时间较短,在手术中为降低患者痛苦,麻醉师应频繁应用麻醉类药物使患者保持深度麻醉,同时应根据麻醉药物和深度对病人的影响调整用药,也就是应保持麻醉维持时间。在麻醉过程中,麻醉师应开展有效的监控工作,密切关注手术过程,及时纠正不合理的手术方式,必要时,还应采取紧急救护措施,确保手术成功,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手术过后患者身体机能逐步恢复,这时应停止使用麻醉类药物,并应使用逆转麻醉类药物减轻患者麻醉深度,逐步恢复患者意识。与此同时,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喂服患者理疗药物,减轻患者不适症状,当患者恢复正常的呼吸功能时,应拔出导气管。当患者感觉身体出现不适感或疼痛感时,医护人员应对其进行疼痛护理,诊疗过程应由麻醉师全权负责。

    二、全身麻醉的应用情况分析

    麻醉类药物种类繁多,每种麻醉类药物的组成成分存在较大差异,但是,不管麻醉类药物的成分差异有多大,其都具备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药物麻醉的深度和药物脂溶性有紧密关联,因此,十八世纪中期各国麻醉师认为麻醉类药物的主要机制是阻碍神经传导。但是,在具体研究中我们发现,有一部分麻醉类药物存在特殊情况,比如某些麻醉类药物的脂溶性较高,但是药物本身的麻醉深度却较低,某些药物脂溶性十分相似,但不同药物的麻醉深度却存在差异。现代的麻醉原理是基于配体一门控离子通道等,不同麻醉类药物的受体不同。当今医学界认为麻醉的作用机制较为复杂,药物作用并不局限于人体的某一部位,构成麻醉作用的原因主要有三部分: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神经元;降低神经元兴奋状态;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频率降低。麻醉类药物主要应用在临床手术诊疗中,在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时应参照手术目标、患者健康情况和最近用药情况制定麻醉计划,在应用麻醉药时,应采取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克服单一麻醉药的麻醉弊端,强化麻醉药的效果,减少药物用量,强化用药安全性与可靠性,拓展药物临床应用范围。

    三、全身麻醉深度检测研究的新进展

    (1)BIS

    BIS全称为bispectral index,中文简称脑电双频指数,其包括相位、振幅和频率三种分析方式,该方法的检测优势在于其保持了非线性的脑电图图像,从而将最原始的信息保留下来,在应用时具备操作便捷和观察简单等特点。当患者的BIS值过低时,患者意识就会逐步消失,与此同时,在特异性与敏感度方面也存在差异,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IS的人种差异较为明显。除此之外,人脑代谢情况与BIS有较大关联,据研究可知,假设BIS值为100,如果改值下降为60时,则人体中枢代谢比就会降低40%,如果BIS值降低为20时,则人体中枢代谢就会降低至80%,由此可知,BIS值能够准确恒定大脑代谢情况。麻醉类药物和BIS存在线性关联,采取BIS手段检测关联药物可知,其检测结果对其余药物影响较小,但BIS在检测异氟醚吸入的麻醉深度时具有一定局限性,而在检测异丙酚麻醉深度时,可以准确检测异丙酚的麻醉深度。利用BIS值对异丙酚进行把控镇静已用于临床,其检测效果较为明显。

    (2)听觉诱发电位指数

    人体听觉系统在受到音波刺激时,会出现一系列的电波动,医学界将这种现象定义为听觉诱发电位,在患者头部位置安放电极,然后记录患者头部电极的电频波动情况,这些刺激波动跟锁时有较大关联,具体来说就是将每一个正常波形的范围明确定义,通过辨别波形数据诊断与电波频率波动有关的疾病。辨别全身麻醉深度时,最重要的诊断环节就是判断患者的意识水平,医学界最新的全身麻醉理论认为,脑干存在脑中枢,脑中枢控制着患者意识,通过听觉诱发电位检测可以辨别出脑中枢的意识水平,从而辨别病症机制,诊断患者病情。

    四、总结

    随着医学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确保患者手术安全已经成为医学界最为关心的重点话题,在手术过程中,虽然麻醉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但是在麻醉类药物时,其用量必须掌握好,这样有助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可以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因此,我们应严格检测全身麻醉的深度,从而保证临床诊疗效果。

    参考文献:

    [1]Oriolani 0, Conti A, Sall-Ka B, et al. 'Ihe recovery of Senegalese African blacks from Intravenous anesthesia with propofol and remifentanil is slower than that of Caucasians [J].Anesth Analg 2011.93:1222-1226.

    [2]Nakata Y, Saito H, et al. Bispectral analysis of the electroenceph-alogram does not predict responsiveness to verbal command in patients Emerging from xenon anaesthesia[J]. Br J Anaesth,2010,85:359-363.

    [3]Drover DR. Lemmens HJ, Pierce ET. et al. Patient State Index; titration of delivery and recovery from propofol, alfentanil[J], and nitrous oxide anes-thesia. Anesthesjology.2012.97:82-89.

    [4]陶国荣,宋小星,任瑜,等.维库溴铵对全麻患者脑电墒指数和脑电双频谱指数监测镇静深度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9.18:312-313.

    [5]王国峰,全身麻醉深度监测问题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10.11:23-25. (于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