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不同排龈方法修复龈下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
第1页 |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评估不同排龈方法修复龈下楔状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靠近颈部,在龈下难以填充的楔状缺损分成三组。第一组选择龈下0-1mm处的楔状缺损20个,使用排龈线排龈;第二组选择龈下0-1mm处楔状缺损20个,使用排龈器排龈;第三组选择龈下1-2mm处楔状缺损20个,使用推龈器排龈;再选择龈上楔状缺损20个,使用直接充填法作为对照组。在进行治疗后一年随访,评价其疗效。 结果 第一、二、三组病患牙龈修复处均无脱落情况,第四组有3例脱落,四组在牙龈修复处脱落方面无显著差异,在填充体脱落、新发缺损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在应用了有效的排龈方法的前提下,对龈下楔状缺损的修复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排龈方法以及龈下深度对疗效的影响不大。
关键词:排龈方法;楔状缺损;疗效
楔状缺损属于牙颈部非龋性慢性牙体疾病,中老年人发病率高达90%以上[1]。楔状缺损的颈部边缘临近牙龈,牙龈出血、龈沟液渗出等都会影响楔状缺损的治疗效果。排龈是指降低边缘牙龈的高度,防止龈沟液和血液渗出以改善楔状缺损填充部位条件。它是提高楔状缺损临床疗效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对于龈下的楔状缺损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