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肠内营养输注方式的研究进展(1)
神经外科的颅脑手术后病人,往往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影响正常进食而必须进行营养支持。这类病人在伤后或术后的急性期颅内存在脑水肿的反应高峰,机体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这些因素导致病人的营养状况很难维持。
营养不良已经成为危重症患者治疗护理的难题,尤其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无法自主进食,营养物质摄入不足,进而导致营养不良,出现并发症的几率随之增高[1]。随着近年来对胃肠道结构和功能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胃肠道不仅是消化吸收器官,还是重要的免疫屏障,通过肠内途径进行营养支持,有助于维持肠黏膜结构和屏障功能完整性,减少肠腔内细菌移位,降低肠源性感染的发生几率。及时、合理、充分的营养支持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增强患者免疫力,降低危重症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2]。肠内营养已成为多数临床医生的首选。近年来,肠内营养(EN)在临床营养支持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国外应用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的比例已由8∶2 转变为2∶8[3]。本综述主要了解不同肠内营养输注方式对于肠内营养不耐受各临床表现的影响,提出科学、合理的输注方式,提高肠内营养的耐受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临床常用的肠内营养输注方式
1.1分次推注方式:研究者比较统一的意见是用注食器人工推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567 字符。
如果您在使用手机等流览时无法查看或下载全文,可能是被搜索引擎失真“转码”,请点击屏幕最下方的“电脑版”或“原网页”访问。营养不良已经成为危重症患者治疗护理的难题,尤其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无法自主进食,营养物质摄入不足,进而导致营养不良,出现并发症的几率随之增高[1]。随着近年来对胃肠道结构和功能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胃肠道不仅是消化吸收器官,还是重要的免疫屏障,通过肠内途径进行营养支持,有助于维持肠黏膜结构和屏障功能完整性,减少肠腔内细菌移位,降低肠源性感染的发生几率。及时、合理、充分的营养支持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增强患者免疫力,降低危重症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2]。肠内营养已成为多数临床医生的首选。近年来,肠内营养(EN)在临床营养支持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国外应用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的比例已由8∶2 转变为2∶8[3]。本综述主要了解不同肠内营养输注方式对于肠内营养不耐受各临床表现的影响,提出科学、合理的输注方式,提高肠内营养的耐受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临床常用的肠内营养输注方式
1.1分次推注方式:研究者比较统一的意见是用注食器人工推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567 字符。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信息需要 1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
|
密 码: |
|
忘了密码 |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有实力支持百拇发展,欢迎 爱心捐助 。
如果您想订购杂志,请直接与中国医学人文杂志编辑部联系。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
推存给朋友
加入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