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64例临床效果评价
【摘 要】目的 分析二甲双胍用于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2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予以格列吡嗪治疗,治疗组予以二甲双胍治疗,对比2组空腹血糖(FPG)、空腹血C肽、餐后2h血糖(2h PG)、餐后2h血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以及胰岛素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对比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FPG、2h PG、HbAlc、空腹血C肽、餐后2h血C肽水平控制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HOMA-IR、HOMA-β水平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 2型糖尿病临床采用二甲双胍治疗可改善血糖指标及胰岛β细胞功能,有助于病情稳定恢复。
【关键词】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
二甲双胍药物是为一种胰岛素增敏剂,主要具有改善患者细胞膜性结构,激活蛋白激酶,降低肝糖输出等功能,能够有效强化外周组织的血糖利用,降低脂质合成及氧化的同时,且不会刺激患者胰岛素分泌,而增加患者胰岛β细胞负担[4],具有着极佳的临床应用效果。本研究对比了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的方法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12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患者64例,男23例,女41例;年龄32~82岁,平均年龄(49.5±3.4)岁,平均治疗前空腹血糖(13.2±3.1)mmol/L,病程1年~15年,平均病程(3.9±0.8)年。治疗组患者64例,男21例,女43例;年龄34~80岁,平均年龄(49.9±2.8)岁,平均治疗前空腹血糖(12.8±3.2)mmol/L,病程4个月年~15年,平均病程(4.4±0.5)年。2组患者基础资料及病情指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2组患者均在治疗前规范测定并记录血糖水平,对比2组空腹血糖(FPG)、空腹血C肽、餐后2h血糖(2h PG)、餐后2h血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以及胰岛素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1]。对照组予以5mg格列吡嗪治疗,上述为每次用量,每日3次。治疗组予以口服二甲双胍药物500mg/次,3次/d,2组均连续规范治疗4周,观察疗效。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治疗4周后分别以血糖仪测定并记录2组患者3餐FPG水平以及2hPG食品,血糖水平控制范围为:2hPG在10mmol/L之内、FPG在7mmol/L之内,并记录2组患者治疗后血糖指标控制良好的天数[3]。
治疗4周后再次测定对比2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对比低血糖发生情况[4]。
治疗4周后,通过放射免疫分析法对空腹血C肽、餐后2h血C肽状况,联合Homa稳态模型计算法测定分析2组治疗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3.5)×20,胰岛素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空腹血糖水平×空腹胰岛素/22.5。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做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指标数据组间对比采取χ2检验,p<0.05,即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HbAlc、FPG、2hPG水平
对照组治疗前平均FPG、2h PG、HbAlc水平分别为(9.81±0.55)mmol/L、(13.22±1.25)mmol/L、(9.31±0.71)%,治疗后分别为(5.85±0.69)mmol/L、(8.77±0.48)mmol/L、(6.72±1.16)%;治疗前治疗前平均FPG、2h PG、HbAlc水平分别为(9.88±1.06)mmol/L、(13.72±2.03)mmol/L、(9.39±0.87)%,治疗后分别为(3.76±1.13)mmol/L、(5.59±0.78)mmol/L、(4.82±0.69)%,2组治疗前各项指标无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FPG、2h PG、HbAlc控制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C肽、餐后2h血C肽、低血糖发生率
对照组治疗前空腹血C肽、餐后2h血C肽水平分别为(1.39±0.22)μg/ml、(4.13±0.25)μg/ml,治疗后分比为(1.96±0.36)μg/ml、(4.95±0.25)μg/ml,低血糖发生7例(10.9%)。治疗组治疗前空腹血C肽、餐后2h血C肽水平分别为(1.41±0.36)μg/ml、(4.22±0.68)μg/ml;治疗后分比为(2.41±0.36)μg/ml、(6.23±0.98)μg/ml,低血糖发生2例(3.1%),2组治疗前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胰岛素β细胞功能状态
对照组治疗前HOMA-IR、HOMA-β水平分别为(2.36±0.42)、(3.31±0.23),治疗后为(1.41±0.26)、(4.21±0.23);治疗组治疗前HOMA-IR、HOMA-β水平分别为(2.40±0.38)、(3.44±0.27),治疗后为(0.95±0.19)、(5.99±0.31),治疗后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且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
3 讨论
2型糖尿病是因患者胰岛素分泌产生效应缺陷,从而导致的代谢类病症,临床以血糖升高为主诉表现。究其根源,是因人体能量摄入与消耗比例失衡,导致血糖升高、炎症细胞因子增多、血脂异常、氧化应激等情况,从而加速了胰岛β细胞凋亡,致使2型糖尿病患病率激增。患者持续处于高血糖状态,可诱发心肾脏器、眼底、神经等器官组织的慢性病变,是中老年群体发病率极高的慢性病,严重影响着患者身体健康以及正常生活。降糖药物的使用是控制血糖水平及防控并发症的关键手段[5]。
从本研究结果可见: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FPG、2hPG、HbA1c水平差异显著。同应用格列吡嗪药物治疗的对照组相比,组间差异较大,疗效立见。且通过餐前30min使用,可有效控制餐后血糖,维持稳态的胰岛素水平,增加患者胰岛素应用依从性。
综上所述可知,二甲双胍的使用可改善胰岛素分泌功能,根据病情需要调整用药浓度,可消除胰岛素抵抗,控制血糖,同时避免胰岛β细胞受损。此药用药方便、频率相对低,患者依从性高、无不适感,综合指标控制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吕立勋,李唐棣,赵琳琳等.三清降糖缓释片对糖尿病兔胰岛素抵抗的影响[J].河北中医,2014,(10):1543-1545.
[2] 李凤华.格列美脲片联合甘精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4,37(5):107-108.
[3] 顾俊菲.二甲双胍与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13,33(2)
[4] 林俊杰,卢昉,张间霞等.复方降糖玉液联合二甲双胍和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J].中国药师,2014,(2):268-270., 百拇医药(黎奕)
【关键词】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
二甲双胍药物是为一种胰岛素增敏剂,主要具有改善患者细胞膜性结构,激活蛋白激酶,降低肝糖输出等功能,能够有效强化外周组织的血糖利用,降低脂质合成及氧化的同时,且不会刺激患者胰岛素分泌,而增加患者胰岛β细胞负担[4],具有着极佳的临床应用效果。本研究对比了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的方法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12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患者64例,男23例,女41例;年龄32~82岁,平均年龄(49.5±3.4)岁,平均治疗前空腹血糖(13.2±3.1)mmol/L,病程1年~15年,平均病程(3.9±0.8)年。治疗组患者64例,男21例,女43例;年龄34~80岁,平均年龄(49.9±2.8)岁,平均治疗前空腹血糖(12.8±3.2)mmol/L,病程4个月年~15年,平均病程(4.4±0.5)年。2组患者基础资料及病情指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2组患者均在治疗前规范测定并记录血糖水平,对比2组空腹血糖(FPG)、空腹血C肽、餐后2h血糖(2h PG)、餐后2h血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以及胰岛素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1]。对照组予以5mg格列吡嗪治疗,上述为每次用量,每日3次。治疗组予以口服二甲双胍药物500mg/次,3次/d,2组均连续规范治疗4周,观察疗效。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治疗4周后分别以血糖仪测定并记录2组患者3餐FPG水平以及2hPG食品,血糖水平控制范围为:2hPG在10mmol/L之内、FPG在7mmol/L之内,并记录2组患者治疗后血糖指标控制良好的天数[3]。
治疗4周后再次测定对比2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对比低血糖发生情况[4]。
治疗4周后,通过放射免疫分析法对空腹血C肽、餐后2h血C肽状况,联合Homa稳态模型计算法测定分析2组治疗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3.5)×20,胰岛素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空腹血糖水平×空腹胰岛素/22.5。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做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指标数据组间对比采取χ2检验,p<0.05,即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HbAlc、FPG、2hPG水平
对照组治疗前平均FPG、2h PG、HbAlc水平分别为(9.81±0.55)mmol/L、(13.22±1.25)mmol/L、(9.31±0.71)%,治疗后分别为(5.85±0.69)mmol/L、(8.77±0.48)mmol/L、(6.72±1.16)%;治疗前治疗前平均FPG、2h PG、HbAlc水平分别为(9.88±1.06)mmol/L、(13.72±2.03)mmol/L、(9.39±0.87)%,治疗后分别为(3.76±1.13)mmol/L、(5.59±0.78)mmol/L、(4.82±0.69)%,2组治疗前各项指标无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FPG、2h PG、HbAlc控制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C肽、餐后2h血C肽、低血糖发生率
对照组治疗前空腹血C肽、餐后2h血C肽水平分别为(1.39±0.22)μg/ml、(4.13±0.25)μg/ml,治疗后分比为(1.96±0.36)μg/ml、(4.95±0.25)μg/ml,低血糖发生7例(10.9%)。治疗组治疗前空腹血C肽、餐后2h血C肽水平分别为(1.41±0.36)μg/ml、(4.22±0.68)μg/ml;治疗后分比为(2.41±0.36)μg/ml、(6.23±0.98)μg/ml,低血糖发生2例(3.1%),2组治疗前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胰岛素β细胞功能状态
对照组治疗前HOMA-IR、HOMA-β水平分别为(2.36±0.42)、(3.31±0.23),治疗后为(1.41±0.26)、(4.21±0.23);治疗组治疗前HOMA-IR、HOMA-β水平分别为(2.40±0.38)、(3.44±0.27),治疗后为(0.95±0.19)、(5.99±0.31),治疗后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且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
3 讨论
2型糖尿病是因患者胰岛素分泌产生效应缺陷,从而导致的代谢类病症,临床以血糖升高为主诉表现。究其根源,是因人体能量摄入与消耗比例失衡,导致血糖升高、炎症细胞因子增多、血脂异常、氧化应激等情况,从而加速了胰岛β细胞凋亡,致使2型糖尿病患病率激增。患者持续处于高血糖状态,可诱发心肾脏器、眼底、神经等器官组织的慢性病变,是中老年群体发病率极高的慢性病,严重影响着患者身体健康以及正常生活。降糖药物的使用是控制血糖水平及防控并发症的关键手段[5]。
从本研究结果可见: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FPG、2hPG、HbA1c水平差异显著。同应用格列吡嗪药物治疗的对照组相比,组间差异较大,疗效立见。且通过餐前30min使用,可有效控制餐后血糖,维持稳态的胰岛素水平,增加患者胰岛素应用依从性。
综上所述可知,二甲双胍的使用可改善胰岛素分泌功能,根据病情需要调整用药浓度,可消除胰岛素抵抗,控制血糖,同时避免胰岛β细胞受损。此药用药方便、频率相对低,患者依从性高、无不适感,综合指标控制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吕立勋,李唐棣,赵琳琳等.三清降糖缓释片对糖尿病兔胰岛素抵抗的影响[J].河北中医,2014,(10):1543-1545.
[2] 李凤华.格列美脲片联合甘精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4,37(5):107-108.
[3] 顾俊菲.二甲双胍与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13,33(2)
[4] 林俊杰,卢昉,张间霞等.复方降糖玉液联合二甲双胍和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J].中国药师,2014,(2):268-270., 百拇医药(黎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