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 2015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2597564
双管静脉通道应用于可达龙对静脉炎发生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15年7月1日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2015年第7期
     【摘 要】目的:探讨双管静脉通道交替应用于可达龙静脉给药对静脉炎发生的影响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心内科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住院期间的52例因心律失常经外周静脉滴注可达龙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6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建立单管静脉通道(即在静脉血管置入一枚留置针),泵入可达龙。实验组建立双管静脉通道(即在不同血管上分别置留两枚静脉留置针),每4小时更换一次通路泵人可达龙。观察治疗期间两组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外周静脉炎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静脉炎的严重程度较对照组减轻。结论:双管静脉通道应用可达龙静脉给药可降低外周静脉炎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关键词】双管静脉;可达龙;静脉炎

    可达龙(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是临床广泛应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心律失常,尤其是心房纤维颤动的治疗。可达龙静脉给药抗心律失常作用起效快,无明显的血液动力学影响,临床上运用日渐增多【1】。但可达龙针剂对外周血管刺激性较强,易引起沿静脉走向出现红、肿、热、痛静脉炎表现。即使无药液外渗,也可引起上述症状,严重者可出现静脉硬结甚至皮肤破溃【2】。胺碘酮静脉给药维持时间较长,对血管刺激性较大,易导致静脉炎。胺碘酮注射液所致静脉炎发生率高达88.2%【3】。通过本研究发现,使用双管静脉通道交替使用可降低可达龙静脉给药引起的外周静脉炎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在本院心内科2014年6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有使用可达龙抗心律失常的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女患者23人,男患者29人,患者年龄在45岁-69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55岁。将52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26)和实验组(n=26)。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4人,女性患者12人,最大年龄69岁,最小年龄45岁,平均年龄为(59±6.4),实验组中,男性患者15人,女性患者11人,最大年龄68岁,最小年龄47岁,平均年龄为(58±6.1)。两组患者均通过临床诊断,确诊为心律失常,且两组患者无免疫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糖尿病等疾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为使用可达龙300mg配置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经外周静脉给药。使用时间:3-12d,平均6.5d。所有患者均为持续静脉泵入,速度为4-9ml/L。对照组按常规方法,单一管静脉通路即患者留置一枚留置针,只使用该通路泵入可达龙。实验组使用双管静脉通道给药,即患者在不同的静脉血管上各留置一枚留置针,每4h更换一次给药位置。观察患者第48h,第72h静脉炎发生情况。静脉炎判断标准,参照中华护理学会组织翻译的美国静脉输注护理学会2003年版《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将静脉炎分为0级~4级。0级:没有症状;1级:输液部位有发红,伴有或不伴有疼痛;2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3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4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大于2.5 cm)有脓液流出。两组患者静脉给药72小时后未出现静脉炎者,均拔除留置针,重新置管。

    1.3评价指标

    治疗效果:48h内出现静脉炎判定为无效。72h内未出现静脉炎,判定为有效。48h-72h内发生静脉炎,判定为显效。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涉及到的所有数据和检查结果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收集和统计,用%表示 双管静脉通道应用可达龙静脉注射临床效果,运用x2检验,检验标准为:α=0.0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由本次实验数据结果可知,实验组中有12例患者在72h内未出现静脉炎,10例患者于48h后出现静脉炎,总有效率为84.61%;对照组中4例患者在72h内未出现静脉炎,4例患者于48h后出现静脉炎,总有效率为30.76%。两组患者对比,有效率差异对比,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n,%)

    组别n总有效率无效有效显效

    实验组2684.614(15.38)12(46.15)10(38.46)

    对照组2630.7618(69.23)4(15.38)4(15.38)

    3 讨论

    静脉炎是静脉滴注可达龙的常见并发症,不但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治疗费用,且增加了护理工作时间及难度。血液正常PH值为7.4,若超出此范围输入的药液无论过酸或者过碱,都可干扰血管内膜的正常代谢和机能,引起静脉炎。由于中心静脉管径粗,药液泵入后很快被血液稀释,大大降低了药液对血管内皮的刺激和损伤,可有效的减少静脉炎的发生。胺碘酮注射液说明书建议应尽可能使用中心静脉导管滴注,但临床上由于使用外周静脉穿刺方便,且痛苦小,多选用外周静脉。且相比周围静脉,使用中心静脉增加了发生导管性感染的风险。经本次实验数据表明,经外周静脉滴注可达龙时,采用双管静脉通道交替使用,可有效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实验组效果比对照组明显,两组之间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丽君,杨 云,耿淑仁,等.危重病患者静注胺碘酮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2,14(10):594-596.

    [2]陈晓磊,金黄散.外敷治疗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1,24(11):293-294.

    [3]江爱玉,叶柏青,陈雪聪,等.喜辽妥治疗胺碘酮注射液所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08.7(4):309 -310. (尹 沙)